新型態的貿易協定正在興起

發布日期:2024-06-24

自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成立後,成功消除了會員間的關稅障礙,大幅促進全球的經濟發展。然而,隨著美中衝突升級,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各國大舉倒向保護主義;美國則是無論在川普或拜登任內,幾乎沒有和它國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除了川普於2016年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談判外;美國國內也瀰漫對WTO的懷疑主義,批評WTO忽視中國的貿易扭曲行為,並阻止WTO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ard, DSB)新法官任命,這也讓WTO的功能更顯不彰。拜登在2023年年底,宣布退出WTO數位貿易規則,無疑不僅是對WTO本身,更是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一記重拳。

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認為,「自由貿易協定增速居緩」與「自由貿易體系分崩離析」,兩者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應該要區分對待。因為當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速度之所以減緩,部份原因是許多國家已簽署了大量協定。當前已有370個協定生效,可供洽談的新潛在夥伴所剩無幾。

但至今仍有不少國家正在進行貿易談判。據WTO統計,在過去五年間,澳洲、中國、歐盟、印度、印尼、以色列、南韓和土耳其等8國,都至少簽訂了三個新貿易協定;各國政府也針對不同的領域提出合作。例如在歐盟其中一項正在簽署的協定中,就涵蓋了從貿易、氣候到性別等各種議題。此外,印度近年也不斷和各國簽訂專門的貿易協定。先是2022年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訂《印度與阿聯酋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EPA),隨後也和澳大利亞簽署《印、澳經濟合作與貿易協定》(The India-Australia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Agreement, IndAus ECTA)。除了上述兩國外,印度也正積極和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建立投資目標。一位印度政府的前貿易經濟學家表示,印度的策略是簽署開放各國互補領域的協定,以避免損害現有的出口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抑制中國軍事擴張,美國近年也不斷加深和印度的戰略合作。《路透社》(Reuters)指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訪問新德里時,就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Ajit Doval共同承諾,兩國將消除雙邊戰略貿易、技術和產業的合作障礙。有消息人士表示,美、印兩國還啟動了新的戰略半導體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發精準導彈等軍事科技。同時,雙方也將投資南美洲的一個鋰資源項目和非洲的稀土,期望實現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多元化,並承諾將盡快簽訂石墨、鎵和鍺的雙邊稀土貿易協定。

近年由於全球經貿局勢變化,各國簽訂貿易協定的型態也有所改變。以往的貿易協議主要呈現多邊模式,並提供彼此市場准入條件,擴大成員國間的經貿鏈結。然而,受到地緣政治的衝擊,如今各國對締結新貿易夥伴的意向,逐漸轉向保守;但為了長期發展,又不得不和他國進行合作。《經濟學人》就分析,目前各國已藉由和特定個別國家簽訂小型貿易協定,取代過去大型自由貿易協定(FTA)。這些小型協定通常都聚焦在非關稅障礙上,且不需提交給國會批准(儘管此類協議大多都無法律約束力)。常見的方式為簽訂國間相互承認該協議,並根據協議的內容,承諾接受彼此監管機構認證的產品,而「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此外,小型協議也可以彌補國內政策的不足。事實上,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IRA)主要是鼓勵美企向美國或其自由貿易夥伴(加拿大及墨西哥)購買關鍵原物料,以促進美國境內的綠能製造。然而,該法案嚴格的原產地限制,忽略了美國重要盟友如日本和歐盟。因此,美國隨後也和日本簽署了一份電動車關鍵礦物的貿易協議。儘管該協議性質不像一般的FTA,但這種小型協議似乎將成為一種對抗保護主義的形式。

總體而言,過去在比較優勢的思維下,各國政府及跨國企業大都希望透過多邊經貿合作,降低生產成本及擴大消費市場,以實現經濟全球化。在這背景下,國際間就需要制定一個既通用又能廣受各國承認的國際貿易機制,而這也是WTO成立的主因之一。然而,在經歷過Covid-19疫情的斷鏈,以及美中競爭的升級,再加上當前地緣政治的不穩定,產業的布局思維已從原先的成本考量,轉變為追求供應鏈韌性。但事實上,由於各國資源分配不一,基本上都難以單憑一己之力,來達成淨零碳排、數位經濟等目標。因此,歸根究底還是需要和他國合作,但合作的對象就不再是全球,而只會和數個具有相同理念的國家,針對特定的領域簽訂合作協議,如同美國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概念。簡言之,自由貿易協定短期內不會消失,只是其性質將從「全球性」改為「區域性」。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The Economist,2024年6月13日;Reuters,2024年6月17日】


回上頁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