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的過程中,抓住商機的亞洲國家預計將在2030年實現出口翻倍

發布日期:2024-06-25

2024-06-24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4)年6月24日報導引述「野村全球經濟」(Nomura Global Economics)5月份發布的「亞洲新飛雁」(Asia’s New Flying Geese)報告顯示,在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的過程中,亞洲仍是全球供應鏈轉移的最大受益者,其中獲得最多投資、最受跨國公司青睞的印度、越南及馬來西亞,則可視為承接本輪供應鏈轉移商機的「新飛雁」。

二、    前揭報告估計,隨著亞洲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抓住成長商機的印度、越南及馬來西亞3國的出口將以超過10%的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成長,至2030年3國的出口總額皆將較2023年翻倍成長,分別達8,350億美元、7,510億美元及6,520億美元。

三、    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於1935年提出「雁行模式」(wild-geese-flying-pattern),原先被用於解釋二戰後日本將生產轉移到亞洲其他經濟體,並助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地實現經濟成長的過程。不過,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等事件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該「雁行模式」轉向分析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最新趨勢。

四、    前揭報告針對約130家跨國公司的供應鏈轉移動向進行調查,其中28家計畫在印度設立或擴大生產設施,其次是越南23家、墨西哥19家,泰國、印尼及新加坡則分別有16家、9家及5家。與2019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時相比,越南為當時最大的供應鏈轉移地。此外,2019年主要集中在電子與服裝業,如今超過半數為汽車、零件及電子業,另外一部分屬於服裝及玩具、資本品、耐用消費品及半導體業。

五、    中國已成為「頭雁」,在全球供應鏈轉移的最大投資者中領先美國及日本企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東協地區,尤其是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且集中在汽車及電子業;作為第2大投資者的美國,則有近半數投資位於印度,其他相對均勻地分佈在東協地區。

六、    儘管中國仍吸引全球10%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但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FDI比率已從2010年的15%升至2022年的32%,其中印度、印尼、韓國及越南為吸收FDI最多的國家。此外,全球生產對中國的依賴依然巨大。中國有能力大量生產優質且價廉的產品,此為其他國家目前無法比擬,亞洲其他國家仍需從中國進口中間財產品。

七、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更新至2020年的數據顯示,亞洲在全球價值鏈參與指數(GVC participation index)高,尤其是新加坡及越南,參與度分別達60.1%及58.8%;相較於美國及歐洲的參與度則分別為34.5%及24.6%。亞洲出口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前向參與度」(forward participation)數值成長,即「出口中境內增加值」(domestic value added)佔總出口值的比重。例如:新加坡2010年該比率為46%,2020年則達56%。

八、    經濟分析師表示,新加坡與印度、越南等「新飛雁」相比,新加坡的製造業著重於生產更複雜且高端的產品。以電子業為例,新加坡仍不斷獲得科技巨頭的大量投資,生產技術先進及複雜的晶片。星國政府的製造業願景給生物醫藥、電子及半導體等產業帶來特殊優勢。

九、    經濟分析師指出,新加坡健全的法律及監管架構可為企業提供穩定性,在數位轉型趨勢下,新加坡應專注於人工智慧(AI)、網路安全及數據分析等領域。為東南亞最成熟的經濟體,新加坡可創造再生能源及綠色經濟方面的商機,以及促進東南亞區域的綠色貿易合作。

十、    根據新加坡貿工部(MTI)2021年發布的「製造業2030願景」,總體目標為10年內將製造業產值提高50%,同時確保製造業對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保持在20%左右。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85969&areaID=2&infotype=1&country=5paw5Yqg5Z2h&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