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衝擊2.0」來襲,全球經濟風暴將至?

發布日期:2024-07-08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近期訪問中國時表示,中國的產能過剩遠超出國內需求和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長此以往,也無法再靠出口實現如同過去般的快速成長。葉倫認為,中國應該減少過剩的工業產能,以減輕對其他經濟體的壓力。這一觀點不僅反映了美國的擔憂,也代表了歐盟、巴西、印度、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對北京政府積極引導國內企業將廉價商品出口至全球各地的經濟重振手段,而感到擔憂。

事實上,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一直是個問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就指出,中國自1990年代末開始,即以大量產品出口衝擊全球製造業。這些憑著低價競爭力席捲全球的中國製造商品,被視為「中國衝擊1.0」(China shock1.0)。這些低價中國商品雖為歐美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消費體驗,但也造成許多已開發國家國內製造業的嚴重衰退。據統計,大量中國商品的湧入,導致美國失去超過200萬個製造業的工作機會。為此,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增加關稅、提高中國商品成本,企圖以此重振美國工業。

疫情後,中國的減碳和綠能產業迅速發展,國際市場成為最佳出路,北京政府開始加大力度推動出口以重振經濟。這次的衝擊,涉及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等產品,形成了「中國衝擊2.0」(China shock2.0)。尤其在美國主導的保護主義浪潮下,各國在戰略產業上建構去中化的供應鏈。中國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等產品在歐美眼中被視為破壞國家安全、侵害國內產業的禍源;更被視為西方國家對中國啟動貿易戰的根源。此外,目前中國國內面臨嚴重通縮、房地產市場衰退和人民幣貶值;而美國則面臨通膨未歇和美元強勢,這也使中國的低價出口產品更具競爭力。

面對「中國衝擊2.0」對全球各產業產生的嚴重影響,各國也開始採取不同應對策略以保護國內產業,《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就表示,西方世界擁抱中國廉價商品的時代已經終結。例如,美國和歐盟打算對中國電動車和綠能設備提高貿易壁壘;巴西、印度、印尼及墨西哥等國,則計劃對中國的鋼鐵、陶瓷和化學品展開反傾銷調查。有分析指出,當前對中國商品的抵制行動愈演愈烈,即顯示「中國衝擊2.0」可能加速全球貿易的分裂。《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衝擊2.0」雖然讓人聯想到「中國衝擊1.0」導致美國製造業流失約200萬個工作機會的歷史;但這次全球局勢已然不同。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學家阿迪提亞·馬圖(Aaditya Mattoo)就表示:「世界很難像過去那樣再吸收一波中國衝擊」。因為中國的大量出口,已讓各國產業招架不住。其中,與「中國衝擊1.0」不同的是,當年中國生產的大多是低階產品,約占全球商品出口額的2%;但如今中國出口商品金額占全球近15%。從服飾、居家用品至電腦晶片等,無所不包。因此,西方國家為了應對「中國衝擊2.0」的來襲,美國的作法是加重關税,而歐洲國家則是選擇在中國商品衝擊與川普可能回鍋之間尋求平衡。

《華爾街日報》分析,儘管面對「中國衝擊2.0」威脅,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的關稅相較美國仍偏溫和,主要是在政策上想吸引中資製造商將生產基地移往歐洲。這樣的作法,反而無形中促進歐洲各國與中國有更緊密合作。對歐中雙方而言,更緊密的合作是為了防止川普的捲土重來。原因在於,川普近期於競選活動中表示,要對所有外國進口商品全面加徵10%關税,這無疑是進一步幫助中國緩解與歐洲的緊張關係,並讓中國製造商繼續打入歐洲市場。如此一來,歐中工業和技術之間的聯繫會增強,中國在歐洲的地位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相對的,若全球貿易斷裂,歐洲的損失可能會比美國嚴重。

「中國衝擊2.0」的影響已引起各國政府和企業的重視,並促使各國採取不同措施,保護本國產業和就業市場。然而,未來全球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一來,中國研發實力增強,在量子電腦、低軌衛星、核融合等技術上都有世界先進地位。各國若對中國製造或中國技術堅壁清野,可能也無法應對上述高科技可能帶起的「中國衝擊3.0」;二來,川普可能再度當選美國總統,最後以產能過剩為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兩者如交疊,這樣的挑戰,也會讓全球經貿格局發生空前變化。

不論是當前的「中國衝擊2.0」,或者是可能即將來臨的「中國衝擊3.0」。未來的發展將取決於各國如何在國內利益和國際合作上找到平衡點,並且以開放和直接的溝通模式,有效管理與北京的經貿關係,才能在面對衝擊或分歧時仍保有彈性與韌性。

【由彭玉琴、劉又銓綜合報導,Hinrich Foundation,2024年4月30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4年6月24日】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