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對全球貿易發展的效益
發布日期:2024-09-02
近年來,全球貿易迅速發展,跨境貿易量大幅增加,電子商務也日趨蓬勃。傳統的國際貿易大多都偏向「大量少樣」的方式進行交易。然而,隨著電商興起,許多網購平台如亞馬遜、阿里巴巴、蝦皮等油然而生,民眾的消費習慣也不斷轉變。如今,跨境貿易已轉向「小量多樣」的型態進行。每天都有不同的小型貨物在全球流動,這對各國海關而言,無疑是一項新挑戰。在面對大量且相對較小、價值較低的貨物時,如何確保這些商品快速抵達邊境,就成了政府積極思考的議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就建議,政府和企業可善用人工智慧(AI)進行貿易活動的數位轉型,以此提升供應鏈、物流及課稅的效率。
當然,除了加強通關效率外,當代貿易的科技應用層面更為廣泛。過去,各國相互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以爭取更多市場准入條件,促進國內產業發展,一直是當代全球化世界的趨勢。然而,要獲得一國的市場准入,最關鍵也是較具爭議的,就是「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的認定。由於各國通常不會只和單一國家簽訂FTA,而是會依照地緣政治、國家利益等考量,和其他國家個別簽訂協定,這些協定可能會設定不同的優惠貿易待遇和原產地規則。隨著全球自由貿易協定的增加,各項貿易優惠和原產地規則將會變得錯綜複雜,對多邊貿易體系造成某種程度的負面影響。此外,隨著淨零永續的意識興起,各國也相繼制定碳排規則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等,追蹤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碳排標準,以促進全球永續發展。由此可見,國際貿易不但逐漸成長,其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對各國海關而言,數位轉型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企業和政府都可藉由貿易科技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提高貿易安全性。
世界經濟論壇更指出,在推動淨零方面,AI可用來追蹤和計算企業整個生產週期的碳排放量,以確保企業生產符合CBAM的標準。在原產地的認定中,AI也能協助追溯產品是否符合原產地規則,從而減輕企業的負擔。而在通關作業中,貿易商也可利用AI來填寫相關的行政文件。以往這些文書工作較為繁瑣複雜,但透過AI的協助,可減少誤植並提升清關的效率;另一方面,AI也可以快速處理及分析數據,協助海關辨識一些異常的商業發票,讓執法更有效率。隨著AI、機器人、無人機等科技興起,這些先進技術可用來促進跨國政府和企業的整合,擴大總體效益。
目前,《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正鼓勵企業直接將內部系統和會員國的海關連接,以減少邊境檢查的負擔。過往海關都會在邊境選擇性查驗貨物;但現在可於進口前後檢查企業的系統資訊,此舉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通關模式。此外,《富比士》(Forbes)也指出,數位科技可用來協助供應鏈管理,使企業能追蹤產品製造的每個階段。從工廠、運輸、交付,再到消費端,藉透明和可追溯性的交易記錄,企業可確保產品真實性,進一步降低詐欺的可能性。目前,沃爾瑪(Walmart)已在加拿大利用數位技術即時管理、整合和同步供應鏈和物流數據,實現供應鏈參與者間的自動支付和對帳。雀巢(Nestle)也正藉由先進技術追蹤生產商的牛奶,從紐西蘭農場到該司在中亞和中東的工廠及倉庫,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從而提供消費者更明智的選擇。
總體而言,數位科技雖能帶來廣大效益,但同時也伴隨風險如數據外洩、個資保護等。世界經濟論壇建議,各國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合作,建立公正的數位基礎設施,維護貿易數據交換的安全。此外,為了掌握數位化的效益,企業除了持續深耕先進技術的應用外,也應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以打造全球貿易科技的永續發展。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World Economic Forum,2024年6月6日;Forbes,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