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後美國貿易政策動向試析

發布日期:2024-09-30

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全球十分關注這場歷史性的選戰。不論最終是川普或賀錦麗勝出,都將面對一系列國際挑戰,包含陷入僵局的俄烏戰爭、日漸惡化的中東局勢,以及不斷升級的美中衝突。除了全球事務外,兩位候選人也在競選中不斷提倡要重振美國製造業,並保護美國的勞工和中產階級。然而,由於川普和賀錦麗的貿易政策截然不同,這也為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在過去,華府經常將「美元」作為一種經濟武器,利用金融制裁迫使競爭對手讓步。由於美元在全球擁有強勢地位,這讓美國能迫使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與其合作,截斷對手進入全球金融系統的管道。然而,這種制裁方式在冷戰時期或許成效甚大,但面對今日複雜的國際局勢,美國若過度採用此法,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削弱美元的力量。《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川普近期正考慮逐步放棄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金融制裁,因為這些制裁正在削弱美元的地位,反而提升了人民幣的吸引力。事實上,美國過去之所以高度依賴金融制裁,主要是因為美國不必承擔制裁的大部份成本,而是將這些成本轉嫁給外國對手。不過,這種方法也伴隨著另一種隱憂。若美國持續限制他國使用美元,可能會促使這些國家另闢蹊徑,尋求其他途徑繞過美元,甚至試圖取而代之。目前,川普已意識到這問題,並計畫將「關稅」取代美元,作為美國新的經濟武器,試圖利用高關稅來切斷美國的市場准入,迫使各國企業赴美投資,重建美國工業榮景。

美國《聯合通訊社》(Associated Press)指出,川普日前在競選中承諾,未來將阻止美國企業將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並透過全面關稅來提振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他還提到,如果成功當選,將對墨西哥進口車徵收100%的關稅。然而,目前許多美國車商在墨西哥或其他國家生產的汽車,主要是以小型、低價為定位,利潤並不高。若川普未來重課關稅,可能會引起美國汽車業巨大動盪。此外,川普也提出「新美國工業主義」(new American industrialism)。他表示,未來將會設立一位特使,主導招攬外資的工作;並透過提供聯邦土地使用權來吸引外資。在稅收優惠方面,他呼籲將美國企業的稅率從21%降低至15%,擴大對外資的誘因。

眾所周知,川普對氣候變遷的議題,向來都保持質疑的態度;2017年宣布退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動作,即看出川普反對淨零碳排的立場。因此,他在競選中也建議廢除一些環境法規,並善用美國的石油、天然氣,來促進能源生產。

雖然川普不斷宣稱「新美國工業主義」能為美國創造數百萬的工作機會;但對政策上的細節,卻未有詳細的解釋。舉例而言,針對美國企業減稅的部份,他並未具體說明是否適用於國內組裝進口產品的公司。此外,他雖呼籲要為外企提供聯邦土地,但這可能會和現行法規產生衝突。

相較川普激進的貿易政策,賀錦麗則採用較溫和的「補貼」方式來重振美國製造業。《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賀錦麗日前承諾,當選後將提高新創企業的稅收減免額度,從5,000美元增加到50,000美元。在促進關鍵產業發展上,她也表示將延續《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和《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針對半導體和潔淨能源產業提供補貼。此外,她還表示支持「生物製造業」和「航空工程業」的發展,並誓言要維護美國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區塊鏈等新興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綜合兩位候選人的經濟政見,可看出「如何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不但是這場選戰的焦點,也是華府兩黨的共識;差別只在雙方針對「達成的方式」與「可付出的代價」上,有不同的看法。川普主張利用關稅迫使外企赴美設廠,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但這也等同於切斷市場准入。然而,美國是內需大國,「消費」占該國GDP近七成,若川普對全球實施高額關稅,各國亦可能會採取對應措施進行反制。最終,這些成本勢必會由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來承擔。由於川普的關稅並非僅針對中國,而是全球貿易夥伴。這意味著一些美國盟友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而另尋其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近年不斷在全球擴張經濟影響力,也持續和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多國加深經貿鏈結,若美國未來提高關稅壁壘,很可能會促使自身盟友逐漸轉向與中國貿易,從而削弱美國在美中競爭中的優勢。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Financial Times,2024年9月18日;Associated Press,2024年9月25日;The Washington Post,2024年9月25日】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