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準備好應對「川普2.0」?
發布日期:2024-12-09
川普在2018年發動美中貿易戰時,許多中企措手不及。為避免美國的關稅大刀,這些中企開始紛紛將製造基地轉移至東南亞。拜登上任後,採取「小院高牆」戰略,擴大對華出口管制。同時,也籌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期望將中國排除在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外。時隔數年,川普即將重返白宮。由於川普競選時曾宣稱將對中國商品課徵60%重稅;加上目前內閣的人選,大多都是反中鷹派。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川普未來很可能會對中國祭出更嚴厲的制裁,並促使美中貿易戰升級。面對如此強硬的對華政策,北京是否已準備好接招?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雖然中國目前仍保持低調,但已開始盤點自身資源,準備未來和美國展開貿易談判。習近平在近期和拜登的會晤中,也劃定了美中談判的底線。此外,由於受到美國關稅的施壓,中國也希望強化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鏈結。中國商務部日前表示,未來將提升出口信貸和保險的支持力度,並提供更多物流服務的支持。同時,商務部還計劃擴大可申請短期商務簽證的國家數量。另一方面,為了幫助小型企業透過電商平台出口,上海政府已設立了服務中心,並建立「絲綢之路電子商務試驗區」,以促進與中亞地區的貿易。
《經濟學人》分析,事實上,自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翻倍至8,20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6%)。其中,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仍維持在3,400億美元左右,與2018年相當。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倘若未來川普與中國達成協議,僅實施有限幅度的關稅上調,並把時間控制在2027年至2029年間,則該關稅對中國GDP年成長率的負面影響僅為0.4%。北京智庫「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則估計,若美國對華課徵10~20%關稅,將使中國2025年的出口年成長率降至1.5%。但若川普確定課徵60%關稅的話,中國2025年的出口很可能會縮減6.5%。
在第一次美中貿易戰時,中國曾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進行反制。然而,《經濟學人》認為,在「川普2.0」下,這種策略效果有限。因為美國如今對中國商品需求的依賴程度,已遠低於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可能會透過讓人民幣貶值來應對美國關稅。不過,雖然人民幣貶值能讓中國商品更具價格競爭力,但也可能會引發資本外流。一旦資金和資產的大量外移,勢必會對中國的金融市場造成衝擊,進一步威脅整體經濟的穩定性。
相較於貨幣貶值,中國的貿易專家更希望政府能專注於內部政策,並透過提升薪資水平來刺激消費需求,以應對美國的關稅壓力。
然而,過去八年至今,中國政府為加強自身與美國進行貿易戰的抵抗力,也不斷制定新法,允許將外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同時也對美國實施報復性的制裁,切斷其進入關鍵供應鏈的機會。《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中國已透過《反外國制裁法》來對抗其他國家採取的制裁措施。此外,北京也利用「不可靠實體清單」,針對當局認為有損害到國家利益的外國公司,限制或禁止這些企業與中國從事貿易、投資等商業行為。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不斷擴大《出口管制法》。外界擔憂,北京未來有可能會限制稀土和鋰等關鍵礦物出口,並將中國在全球稀土的主導地位武器化。
《路透社》(Reuters)指出,中國近日宣布禁止向美國出口鎵、鍺和銻等關鍵礦物。一般而言,鎵和鍺都是用於製造晶片;而鍺也是紅外線技術、光纖電纜和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原料;銻則是用於子彈和其他武器的製造;石墨更是電動車電池中最大的成分。部份人士擔憂,北京下一步可能會瞄準其他關鍵礦產,如鎳或鈷等用途更廣泛的礦物,進行出口限制。據統計,中國目前開採的銻佔全球總量48%。2024年中國精煉的鍺和鎵產量分別佔全球59.2%和98.8%。面對美國日益嚴厲的經濟制裁,專家估計,北京未來很可能會利用這些戰略礦物的供應,來進行反制或做為談判籌碼。
在科技戰中,拜登任期內,美國也不斷設法截斷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渠道;同時,也將數百家中企列入美國的「實體清單」,進一步限制美企對華的科技輸出。不僅如此,美國財政部還實施了一項廣泛的投資控管規範,大幅限制美企對中國人工智慧、半導體和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的投資。做為反制,中國近期也利用《反外國制裁法》,將美國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Skydio從中國電池供應鏈中切斷。該法未來也可拒絕美國公司採購中製的零組件,從而影響更多駐華美企。
在受到美國的科技圍堵後,中國政府已投入數百億美元,發展自身的半導體產業,期望實現晶片自給自足。然而,成效卻十分有限。雖然中國在晶片製造設備上已有所進展,但尚未能生產最先進的晶片,且國內生產的晶片也不到15%。
無論如何,川普回歸已成定局。從他目前的內閣人選來看,相信未來在「川普2.0」中,將會祭出更強硬的對華政策。然而,中國在吸取第一次美中貿易戰的經驗後,也採取出口禁令、限制美企投資等方式,來回應美國的貿易限制。最重要的是,中國目前仍是全球鍺、鎵的最大生產國,而這些關鍵礦物對新興科技,尤其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中,更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拜登也曾透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提振美國淨能產業的發展。倘若未來中國將關鍵礦物供應武器化,很可能會對美國的綠色發展造成制肘。不過,川普對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的議題向來冷淡。而且,他也承諾未來將廢除再生能源的補貼法案。一旦政策出現逆轉,將會為美國燃油車產業建立新的供應鏈。川普對綠色產業的保守態度,某種程度上也可能和中國有關。如同前述,中國是全球鍺、鎵的最大生產國,而這些礦物正是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料。由於川普不斷提倡欲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美國的鍺、鎵產量卻遠低於中國。因此,如果美國欲發展本土電動車產業,就必須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取得這些礦物。在此情形下,萬一中國切斷對美關鍵礦物的供應,勢必會牽制到美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川普的政治聲望。如此一來,或許就可理解為何川普會將汽車產業視為關鍵的競選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保護主義,對中國而言,或許也是另一個契機。川普曾宣稱將對所有輸往美國的商品徵收10~20%關稅,來彌補美國的貿易逆差,以及避免中國利用第三國規避美國的關稅。但此舉可能會影響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關係,一些國家可能會視美國為不可靠的貿易夥伴。為了突破美國的關稅障礙,部份國家可能會尋求和中國建立更深的貿易關係,以尋找更有利的出口市場。無形中,也降低了美國的抗中優勢。然而,以北京的立場來看,「川普2.0」仍是不容小覷,但可盤點自身的優勢,增加未來和美國貿易談判的籌碼。同時,也可持續加強和其他國家的經貿鏈結,突破川普的關稅枷鎖。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The Economist,2024年12月1日;Financial Times,2024年11月14日;Reuters,202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