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制定「精準關稅政策」 降低全球經濟衝擊

發布日期:2025-01-14

隨著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各國無不嚴正以待「川普2.0」的衝擊,尤其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將面臨25%的關稅挑戰;中國也將面臨10%甚至更重的關稅壓力。此外,川普也曾表示,上任後將對全球進口商品徵收10~20%關稅。一些樂觀的看法認為,川普可能只將關稅做為和他國的談判籌碼,未必會如實課徵。但從他在第一任期內發動的美中貿易戰到近期公開的言論中,很顯然,「關稅」就是他的貿易政策核心。

川普視關稅為萬靈丹,認為課稅將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中國競爭、重振國內製造業等多項目標。然而,美國國會委員會曾指出,單憑關稅無法振興美國的製造業;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短期內雖能為聯邦政府增加收入,但同時也會推高消費者成本,助長通膨。最重要的是,即便華府祭出再高的關稅,也很難迫使中國政府放棄重商主義與非市場經濟模式。《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認為,大規模和全面性的關稅措施,可能無法達到正面效果,唯有採取更具精準的針對性關稅政策,才有機會捍衛美國的利益,提升抗中的成效。

事實上,自COVID-19疫情至今,中國經濟尚未完全復甦。加上外企撤出,青年失業劇增,民眾所得大幅降低,讓中國經濟深陷低迷。為刺激消費,中國政府正祭出消費補貼,期望帶動內需。《路透社》(Reuters)指出,中國2025年將擴大補助電器汰舊換新,以提振低迷的消費市場。相關補貼迄今已近810億人民幣(約110.5億美元)。

另一方面,為了加快經濟復甦,北京在疫後提供產業補貼以促進出口成長,但這也造成大量傾銷,嚴重威脅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生存,形成第二次「中國衝擊」。相關影響不僅削弱這些國家發展新興產業(如電池和電動車)的能力,同時也加深各國對中國的原物料依賴。隨著各國面臨來自中國顯著的經濟安全威脅,《外交政策》認為,這對美國而言反而是一次全球合作的契機。倘若美國一意孤行,堅持對全球實施單邊關稅的話,勢必會錯失良機,甚至適得其反。

《環球金融》(Global Finance)分析,如果美國擴大關稅,可能會引發目標國家採取報復行動,使國際貿易關係陷入緊張。川普2018年加稅就曾引發中國、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報復。而且事實上,美國2018年的關稅對美中貿易的最終影響微乎其微,且也未能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

《外交政策》建議,川普政府未來可採取三大策略,來降低關稅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的衝擊:

鎖定中國關鍵產品提高關稅

華府可先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中,選定哪些對美國國防、醫療健康和經濟發展等關鍵領域,且容易被中國主導供應的商品,提高關稅。這可延伸或擴大川普之前的《美國貿易法》第301條(即301條款),以及拜登任內對華的課稅規範。此外,美國也可藉由關稅,防止中國傾銷產品,並為他國生產商創造機會。為避免發生通膨,以及給予企業調整供應鏈的時間,這些新關稅可以逐步實施。關稅的最終目標並非封鎖所有中國進口,而是針對關鍵產品和中國精準脫鉤,降低被中國經濟依賴武器化的風險。

改善產品原產地認定技術,防止中國規避

自川普對中課稅以來,許多中企透過將貨物繞道至墨西哥、越南等地,利用當地低廉的生產成本和中國製造的零組件,進行簡單組裝再輸美,以此規避美國關稅。為了杜絕這種行為,華府在提高針對性關稅的同時,也可改善數據蒐集和分析工具,提升評估自第三國進口產品中,含有中國成份的技術。針對特定商品的關稅稅率,也可根據其實際來自中國的價值比例來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此舉還能激勵那些過去受中國利用轉移出口的國家,提升本土工業發展,如摩洛哥、印尼、墨西哥和越南等。雖然中國近年不斷擴大投資這些國家,但由於它們對最終產品的附加價值極低,僅能獲得微薄的利潤。因此,倘若華府能改善原產地的認定技術,不但可降低中國的規避行為,也可促使這些發展中國家提高自身的製造能量。

提供豐厚的投資誘因促進美國國內生產

關稅雖有助遏制低價進口,但並非治本之道。尤其在今日嚴峻的國際情勢中,許多國家挹注巨資,希望藉此吸引關鍵產業回流本土生產。拜登在2022年先後推出《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和《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支持美國半導體和潔淨能源產業發展。隨著川普新政府上台,美國可將補貼範圍進一步延伸至機器人、製藥和電信設備等領域。不過,為了促進產業的競爭力,政府的補貼措施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產業的發展程度,逐步取消。

 

《外交政策》認為,上述政策如果能和其他國家一同實施,即可提高成效及降低成本。最理想的做法,是讓美國和其他先進工業國家合作,共組「貿易防衛聯盟」,對部份中國出口的商品徵收統一關稅,並共享數據,開發原產地追蹤技術。此外,也可加強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等機制,共同開發稀有礦產和其他關鍵商品的供應源。

不過,這些政策是否能成功落實,最終仍需視川普的外交和貿易決策而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正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以便為對盟友和競爭對手徵收大量關稅提供法律背書。這種狀態可允許美國總統利用《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案》(International Economic Emergency Powers Act , IEEPA)制定新的關稅計劃,並授權總統可在國家緊急狀態期間管理進口。事實上,川普在2019年就曾利用IEEPA威脅對所有墨西哥進口產品徵收5%關稅,如果墨西哥拒絕採取行動,減少跨越美國邊境的非法移民數量的話,關稅將提升高至25%。消息人士表示,雖然川普尚未決定是否宣布這項狀態,但他的團隊仍不斷尋找法律途徑,來支持他的關稅措施。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Foreign Policy,2025年1月6日;Reuters,2025年1月8日;Global Finance,2024年12月27日;CNN,2025年1月8日】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