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任新局勢《系列四》川普2.0將登場 三大衝擊波台灣準備好了嗎?
發布日期:2025-01-21
川普於1月20日再次就任美國總統,綜觀競選和候任期間提出的政見和言論,可以預見其上任後,不管在美國國內或是國際間,都將掀起千層巨浪,台灣不僅難以置身事外,在科技、貿易和國安三大領域,都可能身陷暴風圈之中,各界有必要盡快做好因應對策。
從科技競爭看,美中科技戰的成敗,攸關G2國力興衰和霸權地位,因此美國遏制中國半導體崛起,不會因為其政黨輪替而有重大調整,即使特立獨行的川普也不會偏離這個軌道。
然而,川普微調戰術和拉長戰線,卻可能波及台灣半導體業的發展。例如在戰術上,川普反對拜登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補貼政策,並暗示以關稅取代,藉此迫使半導體業者為避開高額關稅而赴美國投資。這也意味著,有意投資美國的半導體業者,未來恐難再享受到拜登時期的誘人補助。
戰線上,川普忽略台灣多年來在半導體的研發創新,反而批評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技術竊自美國,令人擔憂可能打破拜登政府好不容易與盟友建立的半導體「友岸」供應鏈。川普踐行「讓美國再次偉大」,一旦決定將此重要供應鏈本土化,台灣的半導體業者勢將承受更大的赴美設廠壓力和市場消長的考驗。
貿易方面,全球緊盯川普上任後的加徵關稅措施。從川普當選以來釋放的訊息來看,初期面臨關稅壓力最大的國家,是因非法移民和毒品氾濫議題而被川普點名的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大陸,以及打算推動金磚貨幣來取代美元的金磚國家。但這只是關稅戰的「前哨戰」,一旦進入經貿核心議題,包括巨額逆差、商品傾銷、政府補貼、衝擊就業等,關稅戰規模將大幅升級。
美國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去年12月9日公布的「川普風險指數」研究報告指出,川普上任後,可能遭到美國報復性經濟措施的美國盟友中,風險最高的前三名是墨西哥、泰國和斯洛伐尼亞,台灣在39個美國盟友中,風險排名僅列第31名,甚至還低於日本和韓國。
然而,川普在其第一任期發動中美貿易戰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已掀起一波大規模遷移潮,包括台商在內的眾多企業,為分散貿易戰風險,紛紛將生產基地從中國大陸轉移至東南亞、墨西哥和印度等地,藉以化解貿易戰和關稅戰的風險。不過,堅信關稅手段有效的川普,在其第二任期使用關稅手段的頻率和範圍,將有增無減,原被許多台商視為避風港的墨西哥、越南、泰國,都可能捲入貿易戰中,台商如何在新一波貿易戰趨吉避凶,再次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
在安全領域上,川普奉行的單邊主義勢將在第二任期延續,這讓拜登政府過去四年重建的盟友關係,再度面臨瓦解,尤其時值地緣政治動盪、戰事頻仍之際,川普對盟友的消極態度和喊價策略,對改善國際緊張局勢沒太多助益,套用在俄烏衝突如此,台海局勢亦然,美國盟友對美國信任度只會再打折扣。
在國家安全議題上,川普從美國自身利益出發,屬情理之中,但要求包括台灣在內的歐亞盟友增加軍費換取美國的保護,則是意料之外,不僅讓經濟陷入困局的歐洲各國為難,對於台灣,川普也以付「保護費」概念暗指應大舉增加國防預算,其國安團隊成員甚至要求增至GDP的5%,對台灣執政當局帶來不小壓力。如何在維護台海安全和對美軍購規模間取得平衡,亦是台灣一大課題。
隨著川普就職時間越來越接近,國際政商名流無不想方設法,打好與川普的關係。對台灣來說,在美中對抗的背景下,台美關係雖從川普第一任期到拜登政府這八年持續升溫,但即將展開的川普2.0版,不論科技、經貿和國安議題上,目前川普個人對台灣態度算不上友善,我方應善加運用多年來在美國朝野建立的人脈和支持力量,在川普對台政策上發揮更大影響力,將川普的衝擊波轉化為助力,推升台美政經關係更上層樓。
出處: 工商時報
相關連結: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120700044-4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