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石化業將邁向強勁成長

發布日期:2025-01-24

2025-01-23 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經濟組 陳組長郁淇

參考資料:Unlocking potential: India's path to a robust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Economy & Policy Analysis - Business Standard

依據印度媒體Business Standard報導,印度目前石油與化學產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200 億美元,占印度GDP的6%,提供 500 萬個就業機會。現階段印度人均石化消費量僅 12公斤,約為全球平均值三分之一,顯示有巨大的未來投資與發展空間。目前印度約有45%的石化中間產品仰賴進口,每年進口金額高達886億美元,是印度第2大進口類別,政府已規劃展開1,240 億美元投資,期望減少對進口之依賴,此對實現「發達印度」(Viksit Bharat)願景扮演重要角色。

KPMG合夥人兼全球能源與自然資源部門主管Anish De及KPMG石油和天然氣部門處長Aman Sethi分析印度發展石化產業面臨以下挑戰:

(一)全球產能過剩:全球六大基礎化學品,包括乙烯(ethylene)、丙烯(propylene)、丁二烯(butadiene)、苯(benzene)、混合二甲苯(mixed xylenes)和甲苯(toluene)等產能過剩約 2.22 億噸,且中國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精對苯二甲酸(PTA)、聚氯乙烯(PVC)和聚酯纖維(polyester fibre)等產品之最大出口國,導致廉價進口產品衝擊印度市場,削弱國內企業競爭力。

(二)關稅異常:關稅結構不合理,例如 PET之關稅僅5%,低於其他一般聚合物之7.5%,此導致中國低價產品大量進口,影響印度廠商競爭力。

(三)基礎設施不足:生產、儲存和運輸之基礎設施不完善,造成成本增加與效率問題。

建議採取下列措施:

(一)關稅調整:

  1. 重新檢視PET進口關稅。
  2. PVC是一種用於灌溉和建築所須物品之關鍵材料,考量其在經濟活動中之重要地位,建議PVC進口關稅恢復至2022年前之10%,以促進國內產業發展。
  3. 提高聚酯纖維關稅至10%,以保護國內產業,協助印度於2030年達成3,500億美元紡織產業目標。
  4. 解決關稅倒置問題,即進口原材料關稅高於進口成品關稅,導致本地廠商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以確保石化供應鏈發展。

(二)強化基礎設施

  1. 強化既有石油、化學與石化投資園區(Petroleum, Chemicals, and Petrochemicals Investment Regions, PCPIR)和塑膠工業園區之基礎建設,發展更多石化聚落,形成完整供應鏈。
  2. 升級運輸系統(港口、鐵路、管線)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三)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LI):提供財政補貼,鼓勵國內關鍵中間體和高附加價值特種化學品的生產,以增強全球競爭力。

(四)促進研發(R&D)

  1. 開發更具成本效益和永續性的生產技術。
  2. 應用AI(人工智慧)與HPC(高性能運算),開發新材料、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環保與生產效率。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96718&areaID=2&infotype=1&country=5Y2w5bqm&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