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將擬法全面嚴管電子廢料,拒當世界垃圾場

發布日期:2025-03-05

2025-03-04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章組長遠智

要聞/【獨家】環境部長擬法全面嚴管電子廢料-大馬拒當世界垃圾場

 

資料來源:南洋商報(要聞/【獨家】環境部長擬法全面嚴管電子廢料-大馬拒當世界垃圾場)

日期:114年3月4日

 

馬來西亞天然資源暨環境永續部部長聶納茲米(Nik Nazmi)頃接受馬國媒體「南洋商報」專訪時表示,馬國刻正緊密關注近期頻傳的國內電子垃圾廠事件,除從執法與誠信的角度瞭解問題,亦將進行法律層面之探討,以免馬國淪為世界垃圾場。馬國另探討將環境局提升為環境委員會,以擴大許可權,包括可調高環境污染案件之罰款金額,並用以增添人力與設備。

 

聶納茲米部長續稱,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是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之國際公約。由於美國並非締約國,馬國唯有跟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合作,以掌握船隻入境之情報,然此等合作效益不大。馬國政府已修正處置污染環境案件之「2023年環境素質修正法令」(Environmental Quality (Amendment) Bill 2023),最高罰款自50萬馬幣(約11.2萬美元)提高至1,000萬馬幣(224.2萬美元),並監禁5年。

 

結合各國應對環境挑戰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於本(2025)年1月20宣佈退出巴黎協定,許多美國大企業與銀行害怕得罪新政府,亦掀起退出聯合國淨零銀行業聯盟(NZBA)風潮,因此馬來西亞等國家須結合各國力量,包括中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之巨大衝擊與挑戰。其他國家不能因此對氣候變化問題坐視不理,美國有超過200年的工業國地位,是氣候變化之主要推手。馬國雖不是碳排放最大國家,但仍需扮演本身之角色,與其他國家合作,使氣候變化作為全球關注焦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同意由其他發展國家承諾氣候資金。

 

聶納茲米部長透露,馬國已開始減少依賴氣候資金,政府透過混合融資與可持續市場工具來提高私人企業界參與綠色經濟。政府亦正在開發國家碳市場政策,此政策的實施是要讓馬國碳市場能夠全面運作,以支持實施自願合規碳市場機制。

 

另一方面,聶納茲米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個人防護設備、各類口罩與手套,與食物包裝的大量使用,造成政府的塑膠使用管理政策薄弱,所以政府刻正探討一項規範整個塑膠鏈之全國性立法。據瞭解,目前只有日本有這類立法,部分國家則有「延伸生產者責任」(EPR)之立法,生產商有責任回收所生產之塑膠、紙與鋁製品。馬國政府將透過「第13大馬計畫」(13th Malaysian Plan)之可行性研究來探討是否制定更全面的塑膠相關法案。目前馬國工業廢料由投資、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投貿部)管轄;塑膠廢料歸房屋及地方政府部與地方當局;衛生部則負責食物包裝(如奶瓶產品中不含 BPA(雙酚A)是一種被用來合成聚碳酸酯的化學物質)。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98488&areaID=2&infotype=1&country=6aas5L6G6KW/5Lqe&history=&PointWor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