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跨國企業實施15%最低稅率措施,或將衝擊星國的競爭力,專家建議透過獎勵措施因應挑戰
發布日期:2025-03-07
2025-03-06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3月6日報導,為配合國際趨勢,自本年起,在新加坡營運的大型跨國企業,以及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大型跨國企業,在新加坡的有效納稅率至少須達15%。為此,在3月4日舉辦的一場「2024年預算案對商業、科技、永續發展的影響」論壇中,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在東南亞招商引資競爭日益激烈,新加坡對跨國企業實施最低稅率,可能對星國的競爭力造成一定影響,該政策或將削弱新加坡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
二、 其中,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KPMG)稅務主管珊甘納讓(Ajay Kumar Sanganeria )指出,對跨國企業而言,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一直為重要的誘因,但隨著最低稅率的實施,企業將面臨更高的稅負及營運成本。珊甘納讓認為,新加坡在招商引資方面難免要與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展開激烈競爭,例如泰國及越南,該兩國已推出不少吸引跨國企業進駐的優惠措施;新加坡應思考能為企業提供的附加價值,以提升競爭力。
三、 珊甘納讓建議,星國政府可透過兩大措施來強化國家的競爭優勢:
(一) 「可退還投資稅收抵免」(Refundable Investment Credit,簡稱RIC):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提供稅收抵免,以支持投資支出;
(二) 對「全國生產力基金」(National Productivity Fund,簡稱NPF)投資30億星幣(22.5億美元):NPF可作為一個有效的工具,既能支持現有的跨國企業,亦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
四、 資通訊科技技術服務提供商「恩士迅」(NCS)首席執行官黃國斌在論壇中表示,企業應積極接受人工智慧(AI)的趨勢。人工智慧已在全球逐漸普及,因此企業管理層應將其視為首要的學習目標,並努力提升相關能力,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不過,人工智慧雖帶來眾多好處,但企業應謹慎思考,人工智慧可能對業務、社會及環境帶來的風險,避免盲目跟風而忽略負面影響。
五、 新加坡房地產及酒店經營企業「城市發展」(CDL)首席永續官晏潔慧則認為,隨著全球永續性意識提升及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企業需積極採取「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措施。該做法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亦能為企業帶來財務回報,因越來越多的基金會將ESG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標準。此外,新加坡雖在獲取充足的再生能源方面面臨挑戰,但在等待政府採取更多措施的同時,企業可先提升自身的能源效率,以減少能源浪費。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