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表示,東協國家應加強合作,以因應逆全球化趨勢
發布日期:2025-03-13
2025-03-12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3月12日報導,星國副總理王瑞杰於3月11日出席由「海峽時報」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聯辦的「東南亞與我們的共同未來」教育論壇中表示,當世界各國對全球化的支持日益減弱時,東協國家更應加強合作,以共同因應氣候變遷、數位變革等未來挑戰,力求成為中立且受信賴的橋樑。
二、 王副總理指出,儘管東南亞各國的領土面積、國內生產總值、文化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整體在過去30多年取得很大的進展。主要因為東協以經濟發展作為核心支柱,集體推動經濟,除「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東協亦與澳洲、中國、印度及日本等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三、 王副總理認為,東協國家應加強多方面的合作,包括:
(一) 人工智慧將重塑世界,改變經濟競爭力,東協應加強數位互聯性,並培養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能力;
(二) 東南亞具較長的海岸線,應正視氣候變遷問題,共同探索可行的科技與因應措施;
(三) 東南亞應共同掌握發展再生能源的商機,盼東協的「電網共享計畫」能讓東協區域整合且更強大。
四、 王副總理表示,新加坡為多元文化、種族與宗教的社會,在科技與創新日益重要的時代,新加坡努力在區域人才發展方面做出貢獻。例如:星國某些校長培訓項目亦開放給合作國家的校長參與,以及透過「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增進各國的合作。
五、 此外,東南亞智庫較缺乏,許多思想皆來自西方國家。SMU等東南亞大學應扮演培育的重要角色,除加深年輕人對東協的認識,亦可在區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發展思維領導力,以及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