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跌落神壇的啟示
發布日期:2025-04-07
1980至1990年代,日本憑藉強勁製造實力,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當時在投資及研發支出上,日本也優於許多已開發國家。事實上,日本的研發支出曾高達GDP的3.3%,一度超越美國。然而,如今日本的經濟正不斷衰退,且在全球經濟體排名也已退居第四。專家認為,部份原因是日本企業長年深陷路徑依賴,導致科技研發重點未能與時俱進,進而錯過新市場的發展契機。
知名評論網站Project Syndicate指出,日本在1980年代經濟發達的原因,主要歸功於精密製造技術的領先。以錄影機(VCR)製造為例,由於該機器高度依賴極小型的機械零件,而當時日本的精密製造技術位居全球頂端;加上美國沒有生產商,歐洲企業在品質和價格上,也難以和日本匹敵,以致日本幾乎壟斷全球VCR市場。在巔峰時期,日本每年可生產並出口數百萬台VCR,獲利相當可觀。
然而,隨著數位產品興起,VCR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使得VCR產量逐年下滑,企業被迫降價,壓縮利潤,最終退出市場。事實上,消費性電子產品曾是日本出口產業的支柱,但隨著數位電子產品面世,生產模式也被徹底改變。在過去,VCR的生產高度仰賴精密工程,這也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技術優勢。但是,數位產品的製造並不需要這項精密技術。廠商可先在亞洲各國生產零組件,再送往中國進行組裝;軟體部分則由美國提供。在新技術的競爭下,日本出口產品的需求與價格持續下滑。
不少人疑惑為何當時日本企業不及早放棄VCR市場,轉而生產數位電子產品?為何日本政府沒有積極引導業者轉型,研發新技術?專家分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y)。當企業已在某個領域累積大量技術和經驗時,由於改變的成本高,因此往往會傾向於持續優化原有能力,而不是開發陌生的新領域。在這思維下,當市場出現新產品時,企業經常會因為缺乏新技術,進而喪失原有的競爭力,最終逐漸被市場淘汰。此外,專家也分析,日本的政府、企業,甚至整個社會都對自身的精密工程實力深感自豪,因此難以接受那些引以為傲的技術能力正逐漸失去市場價值。在不願正視技術優勢已消失的情況下,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無法追上市場的快速發展,最終只能面臨經濟衰退的結果。專家建議,不論一個經濟體在過去多麼成功,都必須隨時準備好因應新觀念、新技術與新局勢,如此才能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中,維持領先地位。
此外,日本長年的高額國債也是造成其經濟衰退的原因之一。《JAPAN Forward》指出,自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化以來,日本政府一直把增稅和實現收支平衡作為首要任務。但日本的債務和GDP的占比目前已達到驚人的255%,不少人認為,如此龐大的債務負擔必然導致增稅和財政緊縮。
另一方面,當前日本最迫切的兩個經濟問題就是「通膨上升」和「薪資成長緩慢」,這兩者都直接影響人們的購買力。當通膨率上漲的速度超過名目薪資上漲的速度時,實質薪資就會下降,從而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並加劇經濟的不安。由於日本超過五成的GDP是來自消費支出,實質薪資下降將直接削弱經濟發展。即便近期有不少日本企業的股價和獲利呈現上漲,但《JAPAN Forward》認為,事實上,仍有許多中小企業正在苦苦掙扎。在2024年,日本的中小企業破產數量就達到了近10,000家,由於中小企業吸收了日本70%的勞動力,倘若未來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破產,勢必會提高日本的失業率。
為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帶來的社會成本,日本政府也多次調漲消費稅。然而,這也抑制了消費活動並減緩了經濟成長。隨著川普總統宣布將對日本課徵24%對等關稅,日本越來越多人開始呼籲政府降低消費稅,來緩解美國關稅對日本經濟的衝擊。《日本時報》(Japan Times)即指出,由於食品和其他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目前已有日本官員提出要求削減消費稅。然而,削減稅收將對國家財政產生重大影響,這也讓日本政府不得不在「顧及民生」和「維護國家發展」兩大難題中,做出選擇。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Project Syndicate,2024年3月6日JAPAN Forward,2025年3月14日;Japan Times,2025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