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30年東南亞電子商務銷售額將成長至4,1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4%

發布日期:2025-05-16

2025-05-15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星展集團」(DBS)與市場數據及洞察公司Cube於本(2025)年5月14日聯合發布的「星展新浪2025東南亞科技經濟報告」顯示,因越來越多消費者將電子商務平臺作為首選的購物渠道,東南亞在過去10年經歷前所未有的線上消費浪潮。2012年至2024年電子商務的年度銷售額從40億美元激增至1,840億美元(約2,400億星幣),增幅高達46倍。預計至2030年,東南亞電子商務銷售額將成長至4,100億美元(約5335億星幣),較2024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14%。
二、    前揭報告全面分析東南亞電子商務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演變,並探討區域如何邁向以創新與盈利為核心的新階段。該報告其他重要內容綜整如下:
(一)    數位支付及物流領域迅速發展,推動線上購物市場快速擴張,電商渠道從初期的多元及碎片化,如社交平臺電商、獨立電商網站,逐步整合成由蝦皮(Shopee)、Lazada及Grab等主導的大型平臺體系。這些平臺憑藉多樣化商品、高額補貼及優化用戶購物體驗,建立起強大的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並占據超過70%的市場份額;
(二)    2022年全球利率開始上升,盈利能力成為電子商務平臺關注的重點。而2024年更是產業取得盈利的轉折點,Lazada、Grab及蝦皮陸續宣布業績轉虧為盈。這主要由4個關鍵因素所推動,包括:(1)頂級電商平臺之間的整合加劇;(2)電商貨幣化率(take rate)成長;(3)營運效率與重點投資;(4)市場新參與者的影響有限;
(三)    由於早期傳統郵政及快遞公司難以滿足日益成長的包裹遞送需求,吸引不少新創公司加入市場,填補物流服務的空白,因此Lazada及蝦皮早年在東南亞市場的倉儲與配送領域僅進行少量投資。
(四)    但隨電商市場的成熟,為控制成本及提升效率,電商平臺開始加大投資在「垂直電商」業務模式,從倉儲到配送皆一手包辦,以提高營運效率並改善客戶服務。例如,蝦皮的內部物流部門SPX如今已負責處理該平臺一半以上的包裹,這導致許多電子物流企業面臨業務擠壓與融資困難的雙重壓力;
(五)    隨著區域市場日益成熟,店商平臺刻正從快速擴張轉向永續成長。其中,優化成本、收入持續成長,以及建立更深入與忠誠的客戶群,將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成功因素;
(六)    專注於其他電商領域,特別是在金融科技及新型人工智慧領域的新創公司,刻正於數據分析、客戶服務自動化等方面逐漸嶄露頭角;
(七)    未來的新市場參與者倘能在客戶體驗方面脫穎而出,例如整合無縫支付功能或運用人工智慧打造獨特的商業模式,將打破現有市場格局,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三、    星展銀行新經濟集團主管蔡世光表示,店商平臺刻正透過智慧物流及嵌入式金融等領域的投資,從單靠提供促銷轉向打造更具創新及差異化的客戶體驗。這些平臺將實現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並在未來創新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或將促使創業者更早整合融資與信貸解決方案。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1403&areaID=2&infotype=1&country=5paw5Yqg5Z2h&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