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評級」指出,新加坡等亞太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未來經濟成長將承壓
發布日期:2025-06-26
2025-06-25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根據「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下稱:標普)本(2025)年6月23日發布的「2025年第3季亞太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亞太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臺灣與越南等,在全球貿易放緩及主要市場需求疲軟的環境下,未來經濟成長勢必承壓。
二、 前揭報告指出,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金融環境仍是影響區域經濟前景的重要變數,亞太經濟面臨的外部挑戰尤為嚴峻。其中,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的貨幣政策與全球資金流動性變化,將對本幣匯率與投資動向產生間接影響,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與中國進口疲軟將持續對各國造成壓力。
三、 以新加坡為例,電子產品週期處於早期復甦階段,加上服務貿易已達峰值,外部拉動成長的能力有限,但星國居民收入上漲及企業盈利改善,將支撐私人消費領域。標普預測,新加坡本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將維持在2.1%;明(2026)年則為2.2%。
四、 此外,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將持續抑制中國的出口、投資與整體經濟成長。標普預計,倘中、美兩國未能在雙邊談判中取得進展,關稅將再次上調。中國的總體政策倘能依據數據表現「對症下藥」,內需成長則有望在本年及明年穩定成長,中國的國內需求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關鍵要素。
五、 標普將中國本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下調至4.3%;明年則為4%。該預測雖低於中國政府設定的目標,但在目前全球環境下仍屬「穩健表現」。中國的進口預期亦將疲弱,但跌幅不如出口顯著。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