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肯亞及英國正式成立「發展碳市場聯盟」,並將共同制定一套國際「碳信用使用原則」

發布日期:2025-06-26

2025-06-25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6月25日報導,為鼓勵更多企業主動購買碳信用以減緩氣候變化的衝擊,新加坡、肯亞及英國於6月24日在倫敦的氣候行動週活動中正式成立「發展碳市場聯盟」(The Coalition to Grow Carbon Markets,下稱:聯盟),此為首個由政府主導的碳市場聯盟。
二、    碳信用交易機制於去(2024)年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中正式啟動。該聯盟將以各國在COP29針對「巴黎協定」第6條達成的共識,以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的「核心碳原則」(Core Carbon Principles)為基礎,共同制定一套國際「碳信用使用原則」,並爭取在本年11月的COP30發布。
三、    前揭聯盟發布新聞稿指出,蓬勃發展的碳市場可調動更多資金,以支持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脫碳與永續發展,對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至關重要。企業皆盼各國政府能針對碳信用的使用提出更明確的方向,碳信用使用原則將能增強企業信心、注入動力,推動企業投資於未被充分利用的氣候融資工具,並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規模。
四、    該聯盟盼與更多國家合作,並將與企業密切交流,統一各司法管轄區的碳信用使用原則。目前,法國與巴拿馬已承諾加入聯盟。該聯盟將由三位聯合主席領導,包括:新加坡氣候行動大使孟文能(Ravi Menon)、肯亞氣候特使穆罕默德(Ali Mohamed),以及英國氣候特別代表凱特(Rachel Kyte)。穆罕默德表示,透過增強可靠的碳信用需求,預計至2050年碳市場規模或可達2,500億美元(約3,203億星幣),以協助全球的氣候行動。
五、    新加坡環境及永續發展部長傅海燕表示,新加坡為金融與服務中心,亦投資於具全球影響力的脫碳項目,在推動「自願碳市場」發展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須刺激碳市場才能從私營領域迅速調動具規模的資金支持氣候目標,該聯盟將提高投資者與利益相關者的信心,加強碳市場的完整性與互相操作性,以實現真正的減排效果。
六、    此外,新加坡於6月20日宣布擬推出「碳信用(Carbon Credit)指南」,協助企業有效運用碳信用與強化碳市場,以實現減碳排目標。自去年起,須繳碳稅的星國企業亦可從國際市場購買高品質的碳信用,以抵消最多5%的碳排放稅。截至6月10日,星國「碳市場合作」網站中並未列出獲准的碳信用項目,星國政府亦未收到任何企業計畫透過國際碳信用抵消碳排的申請。
七、    根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官網,目前的國際碳信用供應有限,原僅能用於抵消2024年碳排放的額度,可轉用於抵消2025年碳排放,即企業在2026年財政年度可抵消最多10%的2025年碳排放稅。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2938&areaID=&infotype=1&country=5paw5Yqg5Z2h&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