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馬泰伊計畫」欲吸引民間投資,惟亦浮現爭議
發布日期:2025-06-26
2025-06-26 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梅組長碧琦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與歐洲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日共同主持關於義大利非洲戰略「馬泰伊計畫」(Piano Mattei)與歐盟「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峰會,旨在強化兩項倡議投資策略的協同效應,包括透過發展基金簽署的融資計畫,以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全球南方國家的基礎建設。
「馬泰伊計畫」包括能源安全、支持減碳及氣候變遷調適措施之目標。惟義大利環境暨能源安全部部長Gilberto Pichetto Fratin先前透露其中可能與化石燃料相關之計畫,例如義大利能源集團Eni在莫三比克的天然氣計畫,引發外界對於該計畫違背減碳承諾、延續資源掠奪性結構的質疑。
此外,「馬泰伊計畫」及「全球門戶」共同關注的「南方氫能走廊」(SouthH2Corridor),預計從北非輸送綠氫至德國,全長3,300公里,目前義大利與奧地利、德國、突尼西亞及阿爾及利亞政府正進行協商,但包括參與其中的義大利Snam天然氣公司等企業的利益分配、當地人權保障及公共債務負擔等仍待解決。
「馬泰伊計畫」借助義大利出口信貸機構Sace的「推動策略」(Push Strategy),推動出口導向型基礎建設計畫,例如「洛比托走廊」(Corridoio di Lobito),預計用於出口尚比亞與剛果豐富礦產的鐵路基礎建設,打破中國與南非在區域物流的壟斷,提供非洲通往歐盟與美國的出口通道,對歐洲能源轉型具有戰略意義,但若缺乏完善的經濟、社會與環境監督,恐淪為新的犧牲區域。
而Eni在肯亞推動的生質燃料雖獲義大利氣候基金(Fondo italiano per il clima)等公共資金與國際金融機構支持,但由於種子品質不佳且未及時播種,反導致農民收入減少,顯示該模式甚至可能損害當地原有的經濟結構。
利用公共資金分攤企業海外投資風險,若計畫成功,投資企業將可獲得利潤;惟若失敗,被援助國及公共資金來源國將共同承擔損失。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