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Es為緬甸發展支柱 將善用本土資源擴展出口

發布日期:2025-07-07

2025-07-04 駐緬甸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陳組長伯彰

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敏昂萊:MSMEs為緬甸發展支柱 須善用本土資源擴展出口》

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兼總理敏昂萊大將於7月2日下午,在奈比都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辦公室主持全國經濟發展協調會議並發表談話。他指出,農業與畜牧業是緬甸經濟的根基,應大力推動糧食、食用油、肉類、魚類等民生物資的生產,以穩定物價並確保民眾能負擔日常所需。雖然緬甸已有花生、芝麻、葵花籽與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種植,但食用油仍需依賴進口,因此需持續努力實現國內自給自足。

他提到,緬甸2024-2025財政年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764億美元,預估2025-2026財年將增至816億美元,目標增幅達52億美元。他對於世界銀行調整預測從2.5%成長改為萎縮2.5%的數據表示質疑,認為其根據並不充分。敏昂萊強調,只要人民同心努力,即便外界數據預測悲觀,緬甸仍可實現實質性的GDP成長。

總理也提到近期出訪白俄羅斯參加2025年第4屆歐亞經濟論壇(EEF 2025),指出該國雖人口與面積均小於緬甸,GDP卻達731億美元,農產品出口額高達68億至82億美元。相比之下,緬甸農業出口額僅約48億美元,顯示在農業現代化與產值提升方面仍有大量努力空間。他指出白俄羅斯的農業技術先進,具備出口導向的生產能力,是緬甸值得學習的對象。

此外,敏昂萊也提及布里亞特共和國的畜牧發展,從乳牛飼養、乳製品出口,到純種動物育種與高品質肉品輸出,都展現了高度現代化。緬甸若能善用本身農業與畜牧業的基礎,導入現代技術並加強組織化管理,也能複製其成功經驗。

緬甸目前的食米自給率約為170%,但仍有若干省邦尚未實現自給,例如欽邦、德林達依省、馬圭省、曼德勒省、仰光省與撣邦。政府計畫透過機械化種植、播種機與插秧機普及、行距管理及栽培制度改革,提升產量與品質,最終實現全國糧食自給。2022-23年間,全國種植面積達1,700萬英畝,其中1,500萬為主種,224萬為多重種植,2.8萬為間作。

現階段仍有733萬英畝土地每年僅進行單一作物種植,若推動多樣化與輪作制度,將有利農民收益與國家糧食安全。此外,政府也鼓勵耕作區引進高產種子、適量施肥、改良土壤並確保灌溉穩定,以提升農作物產能。省邦首長亦被要求將農業與畜牧事業作為任內優先目標,除非因自然災害影響,否則應持續推動。

敏昂萊指出,約七成國民居住在農村,逾半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農業、林業相關產業。因此,推動農畜業發展將有助降低全國貧困率。他強調農村地區的經濟提升有賴政府與人民通力合作,透過制度化推動,建立以農牧業為核心的生計體系。

關於MSMEs發展,他指出,自2021年起,政府持續支持農牧基礎的中小微型企業,部分已有初步成果。他強調應強化工業與農業設備等可出口產品的生產,而不僅限於食品與飲料。以自然資源為例,緬甸有50萬英畝棉花種植區,若能擴展棉花為基礎的工業,將對經濟有重大貢獻。同樣,竹材產品具高度附加價值與出口潛力,應積極發展。

他補充指出,MSMEs的發展目標應聚焦於進口替代、出口創匯與創造就業機會。支持以本地原料為主體的企業可減少對外依賴,並提升本國經濟自主性。針對MSMEs面臨的人力不足,他指出2024年起將依人口普查結果編列適齡勞動人口名單。

依據現有資料,15至65歲的適齡勞動人口約為3,480萬人,其中實際從事工作者約1,914萬人,包括逾百萬公務員、約14萬名大學生與1,713萬勞工。他指出,儘管勞動資源豐富,但需更有效開發其潛力。政府將透過各省撥款與技術協助,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MSMEs發展。

對於近期地震與國內衝突對經濟的衝擊,政府已將提供低利貸款納入災後復甦方案,協助受損企業儘速重啟營運。敏昂萊強調,無論面對何種挑戰,政府將持續鼓勵與扶持願意投入國家經濟重建的企業與個人。

會議中,規劃與財政部長報告2025-26財年預算準備情形、災害基金使用、物價指數與通膨率變化、經濟促進基金與MSMEs基金撥款狀況等。農業、畜牧與灌溉部長則簡報2020至2025年進出口量統計與鄰國比較資料,並指出製造業現況與增產挑戰。

能源部長表示,政府正推動減少石油進口,轉向本地燃料生產與高品質使用,並實施減少肥料依賴措施。他說明了目前能源領域的基本改善工作,包括保障工業與農業穩定供電。

工業部長則介紹各項推動製造業與MSMEs成長的政策,包括產業園區開發、國產建材推廣、國有工廠產能提升、藥品國產化與製造展覽會策劃等。他表示,政府正積極支持本地生產替代進口,並拓展出口機會。

會中,敏昂萊表示應持續提升本地藥品生產力,減少進口依賴。他呼籲MSMEs利用在地資源,生產高品質、具有國際市場潛力的產品。他強調製造業必須以市場導向規模化生產,才能確保競爭力並打開出口管道。

他最後總結指出,本次協調會議內容具有建設性與策略意義,短期內應將經濟發展列為優先事項,特別是農業、畜牧業與製造業三大核心產業。他重申,應透過研究與科學技術提升農作物產能,實現全國麥類與玉米等糧食作物自給自足,同時培育具附加價值的出口產品如Sein Ta Lone芒果與榴槤等水果品種。

在畜牧方面,應強化雞、豬、山羊、牛、魚與蝦的飼養研究,推動本土品種優化與飼料自主生產,以促進國內外市場拓展。若能建立以農牧業為核心的加工出口體系,將可帶動整體經濟成長。他也指出,須加強打擊邊境非法貿易與自然資源盜採,要求各地政府加強控管與執法。

會議最後,由國務委員會成員、各部長、副部長、奈比都市政委員會主席與省邦首長等透過視訊會議全面參與,針對國家經濟發展策略深入交換意見,圓滿落幕。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3351&areaID=&infotype=1&country=57es55S4&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