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道氏化學關閉德東兩座化工廠,恐衝擊德國化工產業
發布日期:2025-07-10
2025-07-09 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 黃組長青雲
資料來源: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Chemieindustrie: US-Konzern Dow schließt zwei Großanlagen in Ostdeutschland
文號:1144070022
美國化工巨擘道氏化學(Dow Chemical)宣布,將於2027年第4季關閉其位於德國東部的兩座大型生產據點,包括薩克森邦Böhlen的乙烯裂解廠(Cracker)與另一座氯鹼與乙烯基基礎化工廠,預計影響全德約550名員工。上述設施是Dow在中德地區的核心據點,其中Cracker更被視為化工產業鏈的「心臟」,其關閉恐對Schkopau與Leuna等下游工廠造成嚴重衝擊。
根據Dow說明,此次關廠決策主要反映多項不利因素,包括歐洲長期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整體需求疲弱、來自亞洲的廉價進口壓低價格,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成本上升與設備現代化所需的鉅額投資。此外,歐盟日益嚴格的化學品監管政策也使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劃。Dow強調,此舉是為調整產能結構、降低貿易風險,並剔除成本高、耗能大的生產單位。
面對關廠消息,德國聯邦政府及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兩邦政府曾積極介入,希望保住這些關鍵產能。總理梅爾茲(CDU)更親自與Dow執行長會晤,並承諾透過能源政策改革提供支持,惟仍無法改變該公司的決定。德國工會IGBCE與地區化工業協會對此深感憂慮,指出Cracker若停運,將引發整個化學產業供應鏈連鎖反應,重創區域經濟與就業。VCI Nordost更警告,每一個化工職位平均關聯三個其他職位,憂心此舉恐成為「破壞整體產業鏈的巨大破口」。目前,Dow已展開與員工代表的正式協商程序,尋求社會友善的解決方案。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