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全球供應鏈,歐洲港口與亞洲佈局出現轉變

發布日期:2025-07-21

2025-07-18 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 黃組長青雲

資料來源: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Zollstreit: Trump und Xi verschieben Lieferketten – Ängste bestätigen sich
文號:1144070045

川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與台海局勢緊張,正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根據顧問公司Everstream Analytics的研究,鹿特丹港2025年第一季對美貨運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23.1%,漢堡港則下滑19%。安特衛普港的美國貨運仍小幅成長,但汽車出口出現明顯衰退,其中小客車出口減少14.3%、貨卡車減少31.5%。顯示企業正逐步調整其供應鏈策略,以因應貿易政策與地緣政治風險。

在中國對美出口受阻的同時,歐洲自中國的進口則明顯上升。漢堡港從中國進口的貨櫃量年增11.3%,鹿特丹港來自亞洲的貨運也上升8.4%。這顯示中國商品轉而湧入歐洲市場,可能以較低價格傾銷,加劇歐洲本地產業壓力。

另一方面,全球電子科技產業也在快速調整供應來源。Apple、Dell、Nokia、Samsung與NXP等大型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至鄰近亞洲國家。Everstream指出,泰國的科技供應商數量自2019年起倍增,成為Apple智慧手錶與筆電的重要製造地。HP宣布,將在2025年底前把90%的產能移出中國。越南則因生產成本低、地理位置鄰近中國而迅速崛起,成為智慧手機與筆電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印度與馬來西亞也分別吸引Foxconn與其他零組件製造商的大型投資。

儘管如此,中國仍保有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角色。Everstream指出,多數企業視此為供應鏈「多元化」,而非「去中國化」。但歐洲部分傳統產業則面臨萎縮壓力。鹿特丹港石油、礦產與煤炭貨運因鋼鐵減產與能源轉型而大幅下降,英國脫歐更導致英吉利海峽貨運持續減弱。整體而言,全球供應鏈正朝向區域化與風險分散的新結構轉型,亞洲新興國家正在迅速取代中國的部分角色。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3913&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