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電價與低需求雙重夾擊,德國鋼鐵業陷入危機
發布日期:2025-07-22
2025-07-21 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 黃組長青雲
資料來源:
德國世界報(Welt):Halbjahresbilanz: Stahlindustrie droht historisch schlechtes Jahr - WELT
文號:1144070049
根據德國鋼鐵工業聯合會(Wirtschaftsvereinigung Stahl)數據,2025年上半年德國僅生產1,710萬噸粗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1.9%,預估全年產量僅2,900萬噸,創下歷史新低。傳統高爐生產下降逾15%,連本應較具環保優勢的電弧爐(Elektrostahl)產量也下滑3.6%。產業面臨多重壓力:首先是國內經濟疲弱,特別是建築、汽車與機械工程等主要下游產業需求低迷;其次是廉價進口鋼材湧入歐洲市場,部分源於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使得全球鋼材轉向歐洲;再者,德國本土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加上碳排成本升高,使得生產不具競爭力。
儘管德國政府推動綠色轉型,如發展以綠氫為能源的直接還原技術(DRI),但高昂的轉型成本與基礎設施不足成為障礙。即使政府與地方已承諾提供如ArcelorMittal等企業13億歐元補助,但該公司仍宣布中止其在不來梅與艾森許滕施塔特的綠色鋼廠計畫,理由是經濟環境難以支撐可行商業模式。
鋼鐵工會IG Metall及業界呼籲召開「鋼鐵高峰會」,獲得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與副總理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表態支持。產業訴求包括:加強歐洲貿易與碳洩漏保護機制、立即降低電網使用費、制定有利於本地低碳鋼材的採購政策,以及確保中長期穩定與可負擔的電價。若政策遲遲無法落實,不少鋼鐵廠恐被迫關閉或將整個價值鏈外移,德國恐失去作為鋼鐵強國的地位。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