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推動學校採用「歐洲製造」蔬果政策
發布日期:2025-07-30
2025-07-30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經濟組 許組長莉美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歐盟執委會擬推動一項新政策,要求學校採購之水果、蔬菜及乳製品須為「歐洲製造」,藉此鼓勵各級學校優先選購在地產品,該計畫預計每年資助約2.2億歐元農產品。
強化本土產業發展
「歐洲製造」條款目的在於鼓勵歐盟機構與企業優先採購本土商品,藉以提振歐盟產業發展。歐盟已將「歐洲製造」條款納入國防採購規範及潔淨產業指南,亦針對關鍵原物料等商品,訂定本土生產目標。
該政策學校相關條款,除要求優先採購「歐洲製造」農產品外,更強調應優先選購小型生產者與「低碳足跡」農場產品。
儘管歐盟在乳製品方面維持淨出口地位,然其蔬果進口量卻約為出口量之兩倍,主要仰賴美國、摩洛哥及土耳其等國供應。此突顯歐盟在蔬果供應鏈上,仍有提升本土自給率之空間。推動學校採購「歐洲製造」政策,正是歐盟欲減少對進口依賴、強化區域內農業產能之具體措施。
本案將由歐盟共同預算資助,並隸屬於旨在確保糧食安全之共同農業政策(CAP),將持續納入自2028年起之歐盟下一期預算案。
農業政策彈性調整
歐盟執委會提議,針對直接撥付農民之所得補助(約2,910億歐元),將要求專款專用;而針對其他特定目的之資金(如農民培訓、偏遠地區發展),則可依各自國情靈活運用。
補助款項將依農場規模採遞減制分配,以利小型農民獲得更多支持。為使補助更具針對性,每位農民每年補助上限訂於10萬歐元。此外,歐盟資金未來亦可用於支付替代工作者薪資,以因應農民病假或產假之情況,鼓勵女性從事農業工作。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