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表示,星國須廣泛運用人工智慧促進生產並創造就業機會
發布日期:2025-07-31
2025-07-30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本(2025)年7月29日出席「全球城市新加坡:建國60週年及未來大會」活動時表示,人工智慧(AI)是與電腦及網際網路一樣的通用技術,將是本世代最具決定性的尖端技術,星國須廣泛運用人工智慧才能體現其巨大優勢,進而充分獲益,包括協助企業藉由人工智慧大幅提高生產力及實現轉型,並探討如何為新加坡民眾創造就業機會,確保其在新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 黃循財總理指出,與以往的技術浪潮不同,人工智慧已相當可及,但仍有許多尚未被發掘及釋放的潛力。多數民眾利用谷歌(Google)搜尋方式使用人工智慧,但此非運用或發揮人工智慧潛力的最佳方式。大型語言模型亦僅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小部分。
三、 回顧歷史,黃總理總理表示,每次面臨新技術浪潮,新加坡某些工作雖會消失及改變,但通常亦會創造更好且薪酬更高的新就業機會。然而,此非經濟定律,僅是歷史事實,未必能指導未來。人工智慧可完成許多人類能做的事,因此,新加坡須努力思考如何有意義且謹慎地廣泛應用人工智慧,為新加坡人民創造工作。
四、 黃循財總理認為,新加坡須更努力探討如何協助企業善用人工智慧,尤其是較小規模的公司,將此技術融入工作程序,實現產業及業務轉型,進而大幅提升生產力,最終帶來巨大優勢。新加坡擁有牢固的勞、資、政三方夥伴關係,在推動新技術前,應與員工及相關工會討論如何重新設計工作及培訓員工,以因應科技變化的步伐。星國政府要確保所採用的科技變革及科技力量,能造福員工,而非將其取代。
五、 此外,新加坡氣候行動大使孟文能在名為「分裂的全球經濟」小組討論中提出,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動因素是健全的國內經濟及社會政策,以確保全民共享繁榮。孟文能認為,部分國家對全球化的強烈反對,主要是因其國內政策未能提升境內勞動力技能、未能引入新投資或強化溢出效應,並有意識地廣泛分配利益所致。
孟文能指出,下一階段的全球化應確保儘可能平均分配益處,並滲透至整體經濟中。英國、法國、德國及美國等國,能開始思考重振因競爭及技術而受多方衝擊的社區,而應用人工智慧將是持續提升技能、為產業及企業重新定位的一大助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