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創產業之挑戰與機會
發布日期:2025-08-11
2025-08-08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經濟組 許組長莉美
資料來源:L’Echo
軟體公司 Visma Benelux 業務總監 Heiko Bonenkamp 投書比利時媒體《L’Echo》指出,儘管歐洲新創產業面臨挑戰,仍具備自身獨特優勢,無須盲目模仿矽谷模式。
歐洲新創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歐盟執委會近期承認,歐洲新創生態系發展滯後,亟需努力吸引投資。目前歐洲新創公司雖具備創新構想,卻面臨資金短缺困境。相較於2021年創紀錄之募資總額1010億美元,2024年預測總額大幅下降為450億美元,且許多新創企業主要仰賴美國投資。
獨特優勢與市場分歧
儘管面臨資金挑戰,歐洲每年仍有大量新創企業誕生,其獨特市場環境同時帶來優勢與挑戰。嚴格法規提供優於美國之勞工與消費者保障,如:穩定勞動合約、有效社會保障及較高薪資,此類保障雖可維繫就業穩定,卻同時降低創業誘因。此外,歐盟會員國間語言、文化與法規分歧,使新創公司難以跨境擴展,挑戰性高於單一語言之美國市場。此外,歐洲新創產業亦缺乏美國 Google 或中國騰訊等科技巨擘支持。B氏強調,歐洲獨特之處在於其文化偏好長遠發展與品質,而非短期成長與股東價值。
善用在地資源,走自己的路
B氏建議歐盟執委會應採取行動,鼓勵在地投資並減少法規障礙。例如將歐洲退休基金之龐大資金從投資美國股市轉向支持歐洲本土創新企業。B氏認為歐洲無須盲目模仿矽谷模式,而應善用自身優勢,包含創業精神、長遠思維,以及透明、永續與包容等價值觀,方能使歐洲新創產業脫穎而出。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