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擬提出「印度洋-非洲經濟圈倡議」,連結印度、中東與非洲等三大經濟圈以擴大經濟影響力

發布日期:2025-08-18

2025-08-15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經濟組 林組長明秋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於本(2025)年8月15日報導,日本首相石破茂將於8月20日至22日在橫濱主持第九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9),屆時會正式宣布啟動「印度洋-非洲經濟圈倡議」。此舉旨在透過連結非洲與印度洋的物流網絡,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建立工業產品及礦物資源的供應鏈,進而掌握非洲的龐大經濟成長潛力,並有效解決日本面臨的資源短缺與經濟安全保障等關鍵課題。

TICAD會議係由日本政府於1993年倡議發起,近年來固定每三年舉辦一次。本次係自2019年以來再次於日本舉行,會議除各國代表的全體會談外,更特別規劃「官民商業對話」,旨在匯聚民間企業力量,多方面促進日本對非洲的投資與合作,共同開創互惠互利的商機。

「印度洋-非洲經濟圈倡議」被視為日本政府自2010年代以來,持續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願景的重要環節,日本將積極支持連結印度、中東與非洲三大經濟圈的合作關係,並透過以下具體措施加以落實:

  1. 援助建設基礎設施:日本將善用政府開發援助(ODA),在非洲地區積極投入港口與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活絡印度洋西部的海上運輸,為貨物高效流通奠定基礎。
  2. 核心物流樞紐:未來的物流網絡將以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援助的東非港口為核心,包括莫三比克的納卡拉港(Nacala Port)及肯亞的蒙巴薩港(Mombasa Port)等深水港將成為連接海陸的重要據點。
  3. 內陸交通要道:同步推動連接內陸與港口的「納卡拉走廊」(Nacala Corridor)與「東非.北部走廊」(Northern Corridor)等道路工程,打通物流瓶頸以全面提升整體運輸效率。

石破首相提出旨述倡議,主要考量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預計至2050年非洲人口將增長至約25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味著具備龐大的消費市場與勞動力。此外,非洲部分國家更蘊藏著製造電子設備不可或缺的稀有礦物,對於正深陷超少子化且國內資源匱乏的日本而言,無疑是解決上述困境的關鍵手段。惟非洲地區的港口與內陸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仍有待完善,嚴重形成企業投資進入障礙,導致許多潛在投資者裹足不前。對此,日本政府企盼與各國攜手合作,加速充實非洲的基礎設施以排除投資障礙。

另,日本政府預期未來將有更多企業以印度及中東為跳板,積極拓展非洲市場。後續為進一步優化物流網絡等商業環境,日本政府也將與印度及中東國家展開磋商。目前石破首相計劃在近期向預計於8月底訪日的印度總理莫迪說明新的經濟圈構想,以爭取印度的理解與大力支持,共同為印度洋-非洲經濟圈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4955&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