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水力發電裝置容量居歐洲第三,具備10%的成長潛力

發布日期:2025-09-11

2025-09-09 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梅組長碧琦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水力發電有助於電網穩定與彈性,為碳排最少的發電方式之一,且不依賴關鍵原物料,同時可緩解洪水與乾旱風險。由歐洲智庫The European House Ambrosetti(TEHA)與義大利能源集團Enel共同發布的《水力發電:國家的力量與安全-水力發電在義大利的戰略地位》(Energia dall'acqua, forza e sicurezza del paese: il ruolo strategico per l'idroelettrico in Italia)研究報告指出,義大利具備歐洲第三大水力發電裝置容量,擁有22.9GW,僅次於挪威及法國;2024年發電量超過53TWh,約占全國用電量15%,為義國最主要再生能源來源,占比達46%。

此外,義大利水力發電產業鏈產值超過370億歐元,出口190億歐元;義大利在150項相關技術中,其中70%位居歐洲前三。水力發電不僅是義大利的能源資產,也是提升工業競爭力與就業的驅動力。

義大利水力發電產業面臨主要挑戰,為86%的大型水電特許經營權已過期,或將於2029年前到期;若未能及時提供更穩定與明確的監管環境,評估相關投資將延後至少6年,影響生產力、能源安全、產業競爭力與就業。

特許經營權到期的急迫性,促使TEHA-Enel研究報告對重新分配方式進行分析。根據義國現行法規,主要為公開招標、公私合營、公私合夥(PPP)三種方式。惟報告指出另存在「第四條路徑」(quarta via)的選項,即透過投資承諾,將特許經營權重新分配給業者。

TEHA-Enel研究報告分析,在現有的三種方式中,以公私合夥(PPP)方式為最佳,因在程序時效與提案品質上具優勢。PPP方式的流程從私部門提出計畫所啟動,可減輕公部門在技術文件準備的負擔,促進提案篩選並加速進程。

至於「第四條路徑」選項則可有效平衡效率、競爭力、穩定與永續性,並在確定且具共識的投資計畫基礎上重新分配經營權,可望釋出160億歐元投資,並可提前至少6年實施;由於投資具持續性,水力發電產能可望提升5至10%,減少450萬噸碳排、並增加水力發電在再生能源占比2%、減少11億歐元社會成本、增加185億歐元產值,同時創造20,800個就業機會。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5877&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