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的聲勢與現實落差

發布日期:2025-09-22

自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貿易政策再次以關稅為核心工具。高額關稅雖被視為縮減貿易逆差、保護國內產業的重要手段;但在執行力上,卻充滿不確定性。從「對等關稅」的高調宣示,到隨後的暫停、調整與臨時協議;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因此已面臨結構性調整的壓力。雖然數據顯示,世界貿易在 2025 年上半年持續增長;但這種增長,掩蓋了美國與其他國家政策摩擦所帶來的潛在衝擊。

《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即指出,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主張,依據美國對各國的貿易逆差規模課徵稅率;甚至一度聲稱對特定國家徵收高達50%的關稅。此舉即並被視為挑戰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並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然而,政策實際執行的效果遠低於川普政府宣稱的水平。依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數據來看,2025年7月美國關稅收入約280億美元,對應進口總額2830億美元,平均有效關稅率僅約10%;且自5月以來,美國從各貿易夥伴徵收的平均稅率約在9–10%之間,但仍有一半的進口商品享免稅待遇。

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國有效關稅率自年初以來雖已由約2.5%快速升至17%–19%,但仍低於川普在公開場合強調的 40%。此外,世界第二大貨櫃公司馬士基的評估報告也顯示,每個貨櫃進口的平均有效關稅率約為 21%,不到 4 月宣布峰值的一半。耶魯大學Budget Lab的研究也指出,即便某些月份稅率逼近20%,多數數據仍依賴「假設全面落實所有宣布關稅」的前提;而在實際情況下,由於政策暫停與協議折衷,稅率始終低於官方宣稱。

政策的頻繁調整,增加了企業的不確定性,使得實際關稅效果難以評估。4月的全球性高關稅計畫雖高調宣布,卻很快被暫停。美國隨後又與日本、英國等盟友簽訂附帶投資與能源條件的協議,最終落實稅率僅 10–15% 區間。為避免高額成本,企業普遍採取前置進口策略,短期內推高進口規模,削弱了關稅對貿易逆差與通膨的直接影響。總體而言,川普關稅政策聲勢大於效果,僅對特定國家(如中國)形成較高稅負,而整體平均有效稅率仍遠低於宣稱值。

美國的進口需求在2025年上半年依然強勁。關稅未如宣稱般壓低進口量,反而帶來短期波動與結構性變化。官方貿易統計顯示,2025 年上半年貨物與服務逆差較2024年同期擴大約1,615 億美元;其中,進口增加顯示前置進口與美國經濟的強勁需求,共同支撐了進口水準。這也使單月或季度數據,難以直接反映關稅對長期貿易平衡的影響。

關稅收入在短期內確實為聯邦財政提供補充,但這種收入的可持續性,高度依賴進口量。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估算,2025年7月平均有效關稅率約9–10%,雖累積關稅收入增加,但如果進口下降,收入也可能隨之回落;而關稅對通膨的傳導效果目前看來也是相當有限。一方面,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會增加部分產品成本;另一方面,大量商品仍享有低稅率或免稅待遇。加上企業囤貨與調整採購,削弱關稅對整體消費者物價的影響。長期來看,關稅對縮減美國貿易逆差的效果有限。即便部分月份進口出現短暫下降,累積逆差仍持續擴大。除非關稅長期穩定並全面落實,否則對逆差結構性改善的作用仍存疑。

即使美國施行部分高額關稅,全球貿易在2025年上半年仍持續增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顯示,全球貿易額增加約3,000 億美元。然而,供應鏈正出現結構性調整。部分中國製品被轉向歐洲市場,例如德國自中國的進口年增約10.5%;局部商品價格競爭加劇,例如:銅、服裝、玩具等。這種轉向既降低美國進口端壓力,也將競爭壓力與成本轉嫁至其他市場。

且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WTO警告若「對等關稅」全面實施,全球商品貿易規模可能下降約 1%,貿易轉向與報復將擴大負面影響,並削弱多邊貿易治理功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評估也指出,關稅與不確定性將抑制全球成長、增加通膨風險。雖然前置進口一度推升短期數據,但長期供應鏈重組、成本上升與報復措施仍將拖累經濟。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出口通路縮窄、價格波動與投資減少,將使經濟脆弱性加劇。整體而言,關稅帶來的短期數據表現掩蓋了深層的結構性調整與潛在負面效應。

頻繁變動的美國關稅政策使全球貿易面臨高度不確定性。政策宣示後往往快速暫停或折衷;使企業在庫存、供應鏈及市場策略上承受壓力,不管是採取前置進口或多元採購以規避成本上升,都可能造成供應鏈結構性的調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指出,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為全球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對中小型貿易夥伴影響尤為明顯。《路透社》(Reuters)也指出,報復性措施與地緣政治風險同樣加劇不確定性。當美國對中國、印度等國徵收高額關稅時,這些國家就可能採取報復行動。如加徵關稅或設立非關稅障礙,進一步形成貿易摩擦的惡性循環。

WTO模擬顯示,若全面實施「對等關稅」,全球貿易將收縮並削弱多邊治理信任。短期而言,川普部分關稅以外交或戰略目的為導向,而非純經濟考量,使國際貿易與企業決策更加難以預測;長期而言,高頻率政策變動可能侵蝕國際制度可信度,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不對稱損失,並推升供應鏈成本與貿易摩擦。短期貿易額增長掩蓋了深層結構性轉變,包括貿易轉向、成本上升與潛在報復,這些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季甚至數年間逐步顯現。

川普的高關稅政策特徵為「宣示強硬、執行有限、波動頻繁」,對美國逆差與經濟成長影響有限;但對全球供應鏈、區域貿易格局及制度信任構成挑戰。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企業成本,長期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國際機構建議,美國若欲改善貿易平衡,應透過多邊協商及制度性手段,而非單純依靠高額關稅。同時,企業應強化供應鏈韌性,並多元化市場與採購來源,以降低政策風險。

綜合而言,川普關稅雖短期引起市場關注,但實際效果有限。未來全球貿易穩定性依賴政策連續性與多邊合作,透明規則與長期制度安排仍是維持全球貿易秩序的關鍵。

 

【由張華雄、劉又銓綜合報導,Project Syndicate,2025年9月10日;Reuters,2025年7月2日;2025年8月7日;2025年8月21日;PIIE,2025年8月7日;UNCTAD,2025年7月8日;IMF,2025年;USITC,2025年7月】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