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潛能蓄勢待發,轉型動能強勁,綠色能源與基建引領投資焦點

發布日期:2025-10-02

2025-10-01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章組長遠智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Nanyang Siang Pau (能源工業轉型GDP年飆8% 砂拉越經濟料爆發式增長)

https://www.enanyang.my/news/20250928/Finance/1012460

 

砂拉越作為馬來西亞土地面積最大的邦,擁有豐富的資源具龐大的發展潛力,近年在能源與工業轉型以及重大基建計劃的推動下,整體經濟有望迎來全面式增長。據報載,砂拉越「2030年後疫情時代發展戰略藍圖」(Post COVID-19 Development Strategy 2030簡稱PCDS 2030)將成為砂拉越實現「先進邦」目標的重要路徑,放眼每年該邦的國内生產毛額(GDP)增長8%,並盼於2030年前達成2,820億馬幣(約669.36億美元)的GDP。

通過PCDS 2030,砂拉越鎖定推動具有潛力的6大領域,分別為製造業、商務農業、旅遊業、林木業、礦業以及社會服務。除此之外,綠色與清潔能源亦被視爲當地其中一個未來關鍵的發展潛力。

砂拉越政府計劃在2035年前將綠色與清潔發電產能提升至15千兆瓦(gigawatts),其中逾60%來自再生能源,並藉助「東協電網計劃」(ASEAN Power Grid)擴大電力出口。砂拉越能源公司(Sarawak Energy)約有5,898兆瓦(MW)的發電總量,而目前砂拉越電力需求僅為4,887兆瓦(MW),意味著當地仍有預備發電產能可供出口輸送電力。

此外,Baleh水壩預計在2027年投入運作後,爲砂拉越電網注入額外1.3千兆瓦的電量,屆時至2030年,當地發電量預計可升至1萬兆瓦,有望形成充裕的剩餘電力供應國內外市場。自2016年至今,砂拉越已對外輸送100兆瓦的電力,而其中砂拉越將從2025年末季起正式向沙巴進行跨境輸電。砂拉越政府亦更放眼向馬來西亞半島輸送電力,並探討計劃於2031年前向新加坡出口高達1千兆瓦的再生能源電力。

除此之外,氫能源(hydrogenic energy)亦被砂拉越政府視爲未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方向。其中,以H2ornbill與H2biscus兩大項目為核心驅動力,總投資額達200億馬幣(約47.47億美元),計劃每年生產約24萬噸氫能源,為砂拉越打造氫能源經濟建立堅實基礎。例如,砂拉越政府通過H2ornbill與日本ENEOS機構合作,使用甲醇(methanol)轉化成環己烷(cyclohexane)的方式生產液化氫(liquid hydrogen),約2,000噸產量將用於馬國本地工業,而主要產量將出口到日本。

在基建發展方面,為落實PCDS 2030,砂拉越政府正加快海陸空基建,其中包括古晉興建新機場與深水海港、Lawas新機場與深水港綜合設施,以及數位化議程。此外,古晉城市交通系統(Kuching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KUTS)首階段氫能源自動捷運(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簡稱ART)項目預計於2028年啟用,路線總長70公裏以及28個車站,耗資逾60億馬幣(約14.24億美元)。砂拉越政府亦將新增10座工業園區與6座農業園區,包括推動擴建Samalaju工業園、Kidurong石化工業園、Samarahan生物工業園等重大項目。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6727&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