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祭出鋼鐵保護新政,力圖挽救垂危產業

發布日期:2025-10-21

2025-10-17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經濟組 許組長莉美

資料來源:L’EchoL’Echo

為應對外國廉價鋼鐵傾銷與全球產能過剩之雙重威脅,歐盟執委會於2025年10月初提議修訂鋼鐵關稅配額,藉以取代現行之鋼鐵防衛措施(safeguard measure)。盼透過大幅提高貿易壁壘,重振歐洲鋼鐵產業,同時保障數十萬個就業機會。

雙重貿易壁壘

該提案核心措施在於建立雙重貿易壁壘。其一,將免關稅進口配額大幅削減47%,關稅配額量降至1830萬公噸,藉此直接壓縮低價鋼鐵之市場空間。其二,針對超額進口之鋼鐵,關稅稅率將加倍至50%。

此高關稅稅率旨在反制因美國實施類似措施,而轉向歐洲市場之過剩產能。歐盟貿易執委Maros Sefcovic強調,此措施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允許會員國在特定情況下採取保護行動。該提案尚待歐洲議會與歐盟部長理事會批准,業界期盼此案能盡速通過,並於2026年初生效。

歐洲鋼鐵產業現狀

歐洲雖為全球第三大鋼鐵生產中心,然自2007年以來,產業規模持續萎縮,累計產能已減少6500萬公噸,並流失約9萬5000個工作機會。此外,產能利用率遠低於損益平衡點;鋼鐵廠需維持約八成利用率方能獲利,然2024年歐洲廠房平均利用率僅67%,使業界普遍陷入虧損。

廉價進口鋼鐵之衝擊尤為嚴峻,其進口量已囊括歐洲三成市場需求,嚴重排擠本土產品,並觸發連鎖性工廠關閉與大規模裁員。僅2024年,歐洲便已削減1200萬公噸之產能,並宣告將裁減1萬8000個職位。德國ThyssenKrupp與芬蘭Outokumpu等指標性大廠,亦相繼宣布大規模裁員計畫,突顯產業前景之黯淡。

比利時鋼鐵產業現狀

比利時作為歐洲第五大鋼鐵生產國,其處境堪稱歐洲產業困境之縮影。當地業者對歐盟新提案抱持審慎樂觀之態度。比利時鋼鐵聯合會(Steelbel)預期,進口限制將促使歐洲鋼鐵產量增長15%,並強調比利時已備妥增產計畫。

然而,不同企業所受影響各異。產業巨擘ArcelorMittal因產品高值化而衝擊較小,其當前挑戰反在於去碳化轉型;Aperam集團則可直接受益於關稅保護,以對抗中國不銹鋼之進口。對部分已大規模停工之中小型業者如Thy-Marcinelle而言,此舉雖是甘霖卻恐為時已晚。此外,具備出口能力之企業如Industeel,則對全球保護主義抬頭持保留態度,並強調創新方為維持長期獲利能力之關鍵。

超越關稅:產業存續之未來戰役

鋼鐵產業視歐盟執委會此番提出之關稅壁壘,為確保生存之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業界領袖指出,欲恢復產業之長期獲利能力,尚須克服三項挑戰:高昂之二氧化碳排放成本、飛漲之能源價格,以及廢鐵原料之供應穩定性。

因此,業者已準備將焦點轉向歐盟行政部門,展開下一階段之政策倡議。當前最急迫之議題,為即將全面生效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業界亟需歐盟釐清其實施細則,以確保此機制不致對已遵循嚴格環保規範之歐洲鋼鐵業,反倒構成營運劣勢。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7330&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