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大的「工業區域供冷系統」正式啟用,預估每年可減少12萬公噸碳排量
發布日期:2025-10-23
2025-10-22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0月22日報導,新加坡最大的「工業區域供冷系統」於 21日舉行啟動儀式,該系統由「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及「大金冷氣(新加坡)」合資設計、建造、擁有及營運,製冷量將達3萬6,000冷凍噸(RT),預估每年可節省約20%的製冷用電,相當於4.1萬MWh的電量。不僅節省能源,每年還可減少多達12萬公噸的碳排放,同時回收約50萬立方公尺的水,相等於從道路上移除超過10萬輛汽車,以及回收200個奧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
二、 上述項目於2022年11月動工,製冷設施因節能與永續設計卓越,獲頒綠色建築標誌白金超低耗能認證。新系統設於全球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的宏茂橋科技園,設置目的為提升半導體製造廠的能源與環境效益,支持該公司在2027年達成碳中和目標。該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新加坡廠區為該公司在亞洲的重要製造基地。
三、 新系統自本年10月1日開始試營運,可滿足園區內5棟大樓的製冷需求,製冷面積達9萬平方公尺。該系統透過中央閉環管道網絡,根據各自需求,持續向生產與辦公空間輸送攝氏5度及12度的冷水,取代以往每棟建築各自獨立的製冷機組。
四、 該系統採用9臺串聯逆流配置的製冷機組,每臺製冷量為4,000冷凍噸,可顯著降低耗能。冷水吸收工業熱能後回到製冷站,熱量經大型製冷機組傳遞至12座屋頂製冷塔,透過蒸發作用將熱能排出,冷卻後的水再被送回製冷機組,實現循環使用。
五、 該系統亦設有遠程監控平臺,可即時追蹤水溫、水壓、水流方向及能源使用情況。此外,該科技園區拆除原有製冷設備後,所騰出約4,000平方公尺的空間,將用於設置未來的環保項目,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設施、回收水資源系統,以及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減排設施。
六、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劉燕玲於前揭活動致辭表示,「工業區域供冷系統」為創新及高效的製冷解決方案,將周邊建築的製冷需求集中處理,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該系統在滿足製冷需求的同時,亦降低能源消耗及營運成本,並為土地稀缺的新加坡節省空間。
七、 SP Group永續能源方案董事總經理哈沙(S Harsha)指出,上述新項目最大的挑戰,為在不中斷意法半導體日常營運的情況下,將冷水管道順利接入現有設施。新系統的一大特點為具備雙溫供水模式,可同時輸送不同溫度的冷水,以符合該公司的生產需求,為星國供冷設施的先例。
八、 意法半導體集團副總裁兼亞洲前端製造業務總經理李選振表示,整個製冷系統雖由SP Group負責營運與控制,但該公司亦有自己的監控系統,可即時掌握各項運行數據,一旦出現問題,雙方能立即合作處理。未來,SP Group與意法半導體亦將持續合作,升級大巴窯工業區的製冷系統,預計本年底完工,目標為每年減少約2,140公噸的碳排放。雙方亦將在宏茂橋與大巴窯工業區部署能源管理資訊系統,利用2,400個智慧電錶與多功能傳感器,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以進一步提升效率及永續性。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