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發布日期:2025-10-31

2025-10-31 駐韓國台北代表部經濟組 曾組長韻霜

新聞來源:韓國總統府新聞稿(2025年10月29日)

依據韓國總統府本(2025)年10月29日新聞稿,韓國政府是日與美國就關稅談判細節達成協議。韓方由產業通商部主導,與美國商務部進行23次部長級會談與多次實務會議。此外,企劃財政部與美國財政部、通商交涉本部長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進行談判。最後階段,總統府政策室長金容範三度與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進行談判,最終達成貿易協議。

雙邊達成協議重點如下:

(一)對美金融投資3,500億美元:

  1. 現金投資2,000億美元:結構類似日美5,500億美元金融方案,但韓方設年度上限200億美元,分年投入以降低外匯衝擊。
  2. 造船業合作1,500億美元(Make America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 MASGA):由韓企主導,透過國內外銀行貸款與擔保,納入船舶金融,既減輕外匯負擔,也提升接單機會。

(二)關稅:

  1. 對等關稅維持15%;汽車及汽車零組件關稅將下調至15%。
  2. 醫藥品、木製品享最惠國待遇(MFN);飛機及其零組件、學名藥,以及在美未生產的天然資源等適用零關稅。
  3. 半導體關稅水準不低於臺灣等競爭國,維持公平競爭。

韓國總統府評估:

  1. 外匯衝擊為可控範圍:設定年度投資上限為200億美元,倘外匯市場不穩定時,韓方可要求調整投資時間點與金額。投資將長期投入,且非市場直接買匯方式籌措,預期對外匯市場影響將緩和。此外,造船業1,500億美元將由韓企以外國直接投資(FDI),通過韓國內外商業銀行獲得貸款與擔保,對外匯市場造成影響有限。
  2. 提高本金回收可能性:僅推動具「商業合理性」且可回收本息之專案,並明文規定於MOU文字。在本息償還前,韓美各以5:5比例分配收益,但若判斷韓方20年內恐難回本,雙方可調整收益分配比例。如美方單方面要求投資,保留雙邊再協議之安全機制。
  3. 降低不確定性、改善出口環境:韓國對美最大出口品項—汽車關稅降至與日本、歐盟相同水準,新增木製品、飛機及其零組件、學名藥等的關稅下調。半導體則不劣於競爭國台灣之待遇,整體有助於改善韓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條件,預期市場不確定性也將大幅降低。
  4. 農業市場守住防線:包含高敏感性的稻米、牛肉等在內,韓國在農業領域未作進一步開放,僅就檢疫程序進行溝通。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7839&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