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發的系統性弱點恐導致重大投資與人才外流

發布日期:2025-10-31

2025-10-29 駐英國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若蘭

參考資料:UK must fix ‘systemic R&D weakness’ or lose big projects, report warns

日期:114年10月29日
文號:駐英經(114)經字第450/P200號(商情文號:第450號)

商情本文:

依據英國企業委託之研究報告指出,英國面臨研發競爭力下滑的系統性危機,若不採取決斷行動,英國科研專案與人才將加速外流,並強調英國具備世界級研究能量,但因經濟低迷、成本升高和政策反覆,企業信心受到侵蝕,導致無法充分轉化為產業與經濟成長。

報告指出,英國與主要競爭國相比,在研發投資上缺乏明確使命導向與制度執行力,2021–2023年間,英國企業研發支出以實質金額計算減少6.3%(約34億英鎊),反觀韓國、日本與美國則大幅增加,尤其受衝擊的領域正是英國工業策略核心,包括先進製造和生技製藥,其中製藥研發投資在2022–2023年間在英國下降達20%。

報告直指,英國藥品審批速度偏慢、國民保健署(NHS)回扣機制負擔沉重、以及公私合作資金縮減,令跨國藥廠視英國為強研究中心但並非全方位研發基地,近期禮來、默沙東、阿斯利康等企業撤回投資便是示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也大幅萎縮,反映出英國研發資源被零散且短期計畫主導,使企業缺乏面對成本衝擊的韌性,同時,高教經費壓力導致大學與企業合作減弱,加劇生態鏈斷裂風險。

呼籲應聚焦少數優先創新領域,並強化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UKRI)治理授權,使其成為更有效的產業與科研整合機制,雖然政府已宣布四年內投入860億英鎊研發資金,但政策效果可能被大學財務改革與移民收緊抵銷,皇家學會研究顯示,英國吸引海外科研人才的成本遠高於其他科學強國。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出處: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連結: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807765&areaID=&infotype=1&country=&history=&PointWork=1

回上頁

留言板

標題*

內文*

瀏覽人次: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版權所有 2020©

本會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2樓聯絡電話:(02)270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