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是否能突破美國的經濟圍堵?
發布日期:2025-11-17
中國自2013年推動「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透過和全球南方國家合作,協助當地興建港口、鐵路、發電廠等基礎建設,帶動經濟成長與雙邊貿易往來。這項倡議起初廣受眾多發展中國家支持;但隨著受援國陸續陷入債務陷阱,以及當地的生態環境日益遭受破壞,使得「一帶一路」開始受到各界質疑和批評。然而,在面對美國的高關稅,以及科技封鎖等多重壓力下,「帶路倡議」已成為中國突破當前西方國家經濟圍堵的重要政策。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儘管一帶一路在Covid-19疫情期間一度降溫,但在2023年後迅速回升,甚至達到歷史新高。同時,它還帶動了中國與全球南方的貿易,為中國開拓新出口市場。據統計,美國雖仍是中國商品出口的最大市場,但自川普2018年展開貿易戰後,美國在中國的出口占比大幅下降。從該年前9個月接近20%,降到今(2025)年同期不到12%。而填補這個空缺的,正是全球南方國家。以今年9月為例,中國對東協十國的出口年增率達到15%;對拉美國家的增幅也相同;而對非洲的出口更是大幅躍升近57%。這些激增的年增出口,就包含了中國對當地的基礎設施投資。中企在海外設立的工廠,多數仍仰賴中國的零組件或機械設備。這些工廠不僅能在當地市場發展,還能以「非中國製造」的名義,將產品出口到美國,避開美國對中國的高關稅。
《經濟學人》認為,如今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應對川普關稅的強心針,更能產生地緣政治上的紅利。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在150個國家投入超過1.3兆美元的投資和工程合作。中國希望透過在這些國家挹注巨資,協助當地建設基建之餘,也藉此提高受援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與政治支持。
然而,隨時間推移,中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讓西方國家提高警覺。《富比士》(Forbes)指出,隨著中國與南美國家的經貿鏈結不斷深化,對美國而言,可能會是一場戰略危機。儘管華盛頓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曾投入短期援助;但中國也透過一帶一路倡議,為當地建設港口、鐵路和電網。相較之下,中國的經濟投資較能和當地建立長遠和穩固的關係。中國在短短二十年間,就已在拉丁美洲投入超過2,860億美元,從波哥大和墨西哥城的地鐵站到厄瓜多的水力發電廠,都能看見中資的身影。此外,中國政府在2000至 2021年間,為海外發展項目提供了約1.5兆美元的資金。其中 85%為貸款而非援助,使中國成為新興市場的最大債權國。相較之下,美國對外援助總額平均約占聯邦預算的1%,且川普今年上任後便大幅削減了這筆資金。這導致中國成為南美國家的唯一選擇。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遠不止是基礎建設,而是要在全球南方獲得更持久的立足點。
不只南美,中國也期望透過一帶一路戰略將影響力擴張至歐洲。義大利在2019年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全球七大工業國家(G7)中首位加入國。然而,由於中、義兩國的貿易成長愈發失衡,導致義大利政府開始質疑一帶一路的效益。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指出,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原是為了促進本國出口;但在2019年後,中國對義大利的出口額成長了50%,從350億美元增至660億美元。反觀義大利對中國的出口額僅小幅成長,從145億美元增至170億美元。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義大利最終在2023年宣布退出一帶一路。事實上,自2000年中期以來,許多義大利民眾就將中國崛起視為一種威脅,認為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以及中企對義出口廉價的商品,深深損害了本土中小企業的利益。大西洋理事會的相關報告就指出,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已削弱了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這意味著義大利對華的立場已轉向和歐盟一致,即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區域安全間尋求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但重塑了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還間接影響了美國、英國和日本對一帶一路協議國的投資狀況。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CEPR)即指出,儘管美國拒絕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但仍透過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來和中國展開競爭。美國以「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和七國集團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等倡議,試圖提供「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增加對開發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相較之下,英國就減少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這反映出英國對中國的政治和供應鏈風險擔憂日益加劇。尤其是在2018年後,人們對5G、技術轉移和國家安全的擔憂不斷增加。英國政府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看法,也在2019年從積極轉為消極。相較之下,同為對外援助大國的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簽署國的直接投資雖有所成長,但增幅並不顯著。
整體而言,「一帶一路」倡議雖遭受批評,但由於川普上任後,對各國加徵高額關稅,並削減對外援助,導致全球南方國家現更願意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而中國也趁此機會,擴大一帶一路的資金與規模,增加對這些國家的基建投資。現在,在川普的高關稅壓力下,一帶一路做為中國分散供應鏈與市場的重要對外戰略,又再度成為北京的經濟和外交政策重點。
【由梁耀鐘、劉又銓綜合報導,The Economist,2025年11月2日;Forbes,2025年10月13日;Atlantic Council,2025年11月10日;CEPR,2025年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