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正確顯示請點選這裡
本期精選
🔥各國法規及產業資訊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發布2025年「對台灣政府政策建言」白皮書 |
📝外媒編譯 各國憂心忡忡中國衝擊2.0 |
🎯貿易救濟 歐盟對自我國、日本、印度、土耳其及越南冷軋扁鋼(Cold-rolled flat steel)反傾銷調查 |
📢活動快訊
![]() |
🔥2025臺越產業合作研討會 🔥共創臺商在越南的新局,敬請踴躍報名! 👉點我報名 |
印尼貿易部Budi Santoso部長與加拿大國際貿易部Maninder Sidhu於2025年9月24日,在印尼Prabowo Subianto總統及加拿大Mark Carney總理見證下,假渥太華簽署印尼-加拿大 全面經濟夥伴協定(ICA-CEPA)。該協定為印尼與北美國家首次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亦為加拿大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第1個全面貿易合作協定。 【詳全文】
秘魯與薩爾瓦多於9月16至18日在聖薩爾瓦多舉行第四輪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談判由秘魯Mincetur次長Teresa Mera主談, 涵蓋貨品貿易、服務、投資、原產地規則、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環境及勞工標準等章節,雙方達成實質進展,預計2026年第一季簽署並提交兩國國會批准。 【詳全文】
沙烏地阿拉伯工業暨礦產資源部長出席在越南河內舉行之「沙烏地-越南商業論壇」(Saudi-Vietnamese Business Forum),並見證兩國企業共同簽署五項投資協議, 深化雙方經貿合作。該協議涵蓋建築及基礎設施、先進家具製造、人才培訓及技術提升等計畫,以及旅遊等多項領域,推動兩國在戰略產業上之投資夥伴關係。 【詳全文】
東協是澳洲重要的經貿夥伴,2024年,澳洲與東南亞的雙邊貿易額達1,950億澳元,創造近50萬個就業機會,東協國家約佔澳洲雙邊貿易總額的15%,本次會議提供進一步推動澳洲與東協經濟合作之契機,並落實澳州政府 「投資東南亞:至2040年澳洲東南亞經濟戰略」(Invested: Australia's Southeast Asia Economic Strategy to 2040)中提升雙邊貿易與投資的目標。 【詳全文】
歐盟執委會於2025年9月29日公告,為確定歐盟產業是否受到損害,將邀請歐盟業者參與調查,歐盟執委會並根據歐盟業者在本案損害調查期間(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止) 國內生產量及銷售額,挑選比利時之ArcelorMittal、西班牙ArcelorMittal及德國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等3家業者作為歐盟受調業者。 【詳全文】
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9月24日發布預公告,已於2025年9月2日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啟動對機器人及工業機械 (robotics and industrial machinery)及其零組件之國家安全調查,並將徵求公眾評論至10月17日止(預定9月26日正式公告後21天內)。 【詳全文】
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9月24日發布預公告,已於2025年9月2日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啟動對個人防護裝備、醫療耗材及設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Medical Consumables, and Medical Equipment ) 及其零組件之國家安全調查,並將徵求公眾評論至10月17日止(預定9月26日正式公告後21天內)。 【詳全文】
美國白宮於9月29日公布川普總統發布「調整木材及衍生產品進口」(Adjusting Imports of Timber into the UnitedStates)文告及事實文件,要點如次: 【詳全文】
印度商工部貿易救濟局(DGTR)於2025年9月30日公告,經查旨揭產品自我國進口之數量為可忽視進口量(negligible),爰決定排除我國,僅針對孟加拉、中國、泰國及美國展開反傾銷調查。 【詳全文】
受調查產品於2019至2024年進口量激增,係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戰、印度棉花出口限制,以及中國出口目的地自美國轉向印尼等不可預見之因素所致,並對其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 【詳全文】
印度礦業部於2025年9月25日公告,依《印度標準局法》(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Act, 2016)第16條第1及2項、第17條及第25條第3項規定,發布下列4項金屬產品品質管制令修正案,原生效日期均延至2026年4月17日施行: 【詳全文】
歐盟執委會於2025年9月25日頒布執行規章(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25/1919),對埃及、日本及越南部分熱軋鋼材產品課徵最終反傾銷稅,並終止對從印度進口類似產品的調查。 【詳全文】
雖然美國多次對中國調高關稅,也對華實施多重經濟圍堵,但中國的出口動能卻依舊強勁。即便美國市場受限,中國製造商似乎並未退縮,反而成功擴展多元市場,減少對美出口依賴。印度在2025年8月對中國的採購量創下新高;中國對非洲的出口量也正朝持續提高,而對東南亞的銷售更是超越了疫情期間的高峰。然而,《彭博社》(Bloomberg)指出,面對中國的出口激增,全球正對「中國衝擊2.0」憂心忡忡。各國政府正陷入兩難的權衡中, 它們一方面擔心本國產業受到中國大量廉價商品的衝擊;但另一方面又顧慮若對中國採取行動,可能會激怒北京,招致報復。 【詳全文】
受電子業新訂單、新出口、投入品採購及積壓訂單指數擴張加快,以及製成品、進口及投入價格等指標加速擴張所推動,星國9月份製造業PMI較8月份小幅上升0.1至50.1,處於擴張區間。 【詳全文】
依據英國國家統計署(ONS)的數據顯示,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2025年第2季成長0.3%,較第一季的0.7%成長有所放緩。 【詳全文】
瑞士央行維持基準利率為0%不變,該行表示瑞士通貨膨漲的壓力與上一季相比保持不變,貨幣政策有助於維持通貨膨脹及經濟發展,瑞士央行將持續觀察情勢,隨時調整貨幣政策比確保物價穩定。 【詳全文】
馬來西亞製造業在第3季度末整體表現保持平穩態勢,但9月份「製造業經理人指數」(PMI)呈微下滑趨勢,從8月的49.9降至9月的49.8,依舊徘徊在50榮枯線下方,顯示馬國製造業仍處於輕微收縮階段。 【詳全文】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於10月1日發布2025年「對台灣政府政策建言」白皮書。詳如附檔。 【詳全文】
歐盟理事會於2025年9月29日通過「Omnibus I」法案,含括簡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相關規定,以減輕歐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行政負擔及合規成本。 【詳全文】
紐約州經濟發展廳(NYESD)、紐約市經濟發展局(NYCEDC)及紐約生科協會(NewYork BIO)合作,推出紐約首個生科數位平台New York Bio Connect,旨在滿足紐約豐富多樣生科資源需求, 匯集融資、設施、職缺、產業活動及支援等即時資訊,協助創業家、投資人、求職者、政策制定者等產業利害關係人,加速創新及強化紐約生科社群協調。 【詳全文】
加州州長Newsom於9月下旬赴紐約是參加NY Cilmate Week期間,宣布與巴西及肯亞建立新氣候合作夥伴關係,深化減排、 潔淨能源及經貿合作,並為巴西於2025年11月舉辦之COP30氣候峰會鋪路,N州長此行亦與歐盟、英國及澳洲代表會晤,深化國際氣候行動相關合作。 【詳全文】
長期以滑雪、畜牧業和石油聞名的科羅拉多州現已成為高科技與知識密集型產業之聚集地,吸引航太、生物科學、清潔能源及量子技術領域的創新企業。該州擁有10家財富(Fortune)前500大公司、6家航太巨頭、 跨國企業及其他科技新創公司,致力推動量子運算、新世代電池、超高速鐵路運輸(Hyperloop)、月球探索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等尖端技術發展。 【詳全文】
亞利桑那州州長Katie Hobbs於本9月間簽署行政命令,旨在通過簡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程序,因應能源價格上漲挑戰,要求韌性辦公室(Governor’s Office of Resiliency)與各部門合作,積極尋找 聯邦稅務抵免及財源挹注以降低能源成本,並儘速啟動各項太陽能、風能、儲能、地熱及核能新建計畫,亦要求所有州級機構制定計劃,力求在2027年前將能源使用量降低5%。 【詳全文】
針對美國對秘魯實施之10%對等關稅,秘魯對外貿易暨觀光部(Mincetur)團隊於8月5至8日赴美進行第一輪談判,聚焦維持10%稅率及爭取擴大豁免產品項目。該部表示,雙邊談判進展顯著,但尚未確定下輪會議日期。 另稱自4月支付10%對等關稅以來,對美出口並未下降,其中5月對美出口成長18%(達8.5億美元),但若干秘國業者須分攤部分關稅以維繫市場份額。 【詳全文】
2025年8月拉美汽車市場在整體經濟環境複雜情形下,銷量仍較2024年同期成長1%,該區域三大主要汽車市場為阿根廷、巴西與墨西哥,合計占超過一半銷售量,持續主導拉美汽車市場發展。其中阿根廷在總體經濟結構性挑戰下仍表現亮眼, 2025年1至8月共售出43萬7,416輛汽車,年增率達15.7%,為區域第三大市場,成長主因包括阿國政府對本地生產獎勵、與國際製造商合作及消費者通膨預期而提前購車所致。 【詳全文】
受食品、農業工業、製藥及水產等產業高度需求驅動,秘魯冷藏倉儲市場正值快速擴張期,該市場預計2025年將成長至5.1億美元,較2024年顯著增加。主要推動因素包括農業出口擴張、製藥供應鏈強化及水產加工需求。 【詳全文】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於2025年10月起草「2025年特別經濟區法」,加速經濟發展、強化供應鏈並應對美國對加國的貿易行動。法案允許在特定區域內推動優先建設與投資,並透過規範確保社會、環境與安全標準。 【詳全文】
韓國產業通商部(MOTIR)邀集三星電子、現代汽車、LG新能源、三星重工業、SK能源、韓華系統及農心等韓國各行業代表性製造企業,召開「AI工廠製造業聯盟戰略會議」,討論韓國擬實現2030製造強國之成果與策略。 【詳全文】
「新加坡理工大學」(SIT)與全球人工智慧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攜手成立的「新加坡理工大學與輝達人工智慧中心」(SNAIC)於10月2日正式啟用,計劃在未來3年培訓超過200名人工智慧從業人員。此亦為輝達在全球首個與高等學府合作設立的人工智慧中心。 【詳全文】
星國政府推出「新加坡數位門戶」(Singapore Digital Gateway,SGDG),盼透過打造該數位門戶將新加坡在「數位治理」(digital governance) 與「數位轉型」方面的經驗及資源,與國際夥伴分享,以協助縮小各國間的「數位鴻溝」(digital divide),共同建構人人受益的數位未來。 【詳全文】
馬國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在全國能源組合的佔比已達30%,接近原訂年底達31%之目標,有望如期達標。 【詳全文】
砂拉越作為馬來西亞土地面積最大的邦,擁有豐富的資源具龐大的發展潛力,近年在能源與工業轉型以及重大基建計劃的推動下,整體經濟有望迎來全面式增長。砂拉越「2030年後疫情時代發展戰略藍圖」(Post COVID-19 Development Strategy 2030簡稱PCDS 2030) 將成為砂拉越實現「先進邦」目標的重要路徑,放眼每年該邦的國内生產毛額GDP增長8%,並盼於2030年前達成2,820億馬幣(約669.36億美元)的GDP。 【詳全文】
2020年至2024年全球貨櫃港口績效指數(CPPI),在全球403個港口中,越南巴地頭頓蓋梅港(Cai Mep)以卓越之操作效率穩居全球第7名,超越香港、日本橫濱(Yokohama)及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Tanjung Pelepas) 等多個國際知名港口。作為越南北部門戶之海防港(Hai Phong),表示亦大幅進步,排名上升40位,成功躋身全球前30名,並被列為進步最顯著港口之一。 【詳全文】
為強化印尼產業鏈韌性及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印尼投資部針對28項商品(涵蓋石油天然氣、礦產及農林水產品等產業)發布下游化投資政策路徑圖,目標在2023年至2040年間吸引6,180億美元資金投入下游化產業。 【詳全文】
緬甸聯邦代理總統、國家安全暨和平委員會主席敏昂萊將軍於9月26日赴俄羅斯工作訪問期間,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總幹事Alexey Likhachev會談。雙方討論舉辦「世界原子能週論壇」的前景,以及持續推動緬甸與ROSATOM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協議的落實。 【詳全文】
截至2023 年,愛爾蘭仍是歐盟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即使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Action Plan) 中規定的所有措施都實施,愛爾蘭的排放量仍將在2030年超過歐盟共同努力條例 (Effort Sharing Regulation)設定的約束性目標。愛爾蘭可能需要從其他歐盟成員國購買大量的碳排放配額,為愛爾蘭政府帶來巨額的財務負擔和法遵相關成本。 【詳全文】
愛爾蘭企業、旅遊暨就業部長Peter Burke於歐盟競爭力理事會期間,與其他歐盟部長共同簽署並支持《歐洲半導體聯盟宣言》 (Semicon Declaration),以推動歐洲晶片法案2.0的制定與修訂。此舉旨在強化歐盟半導體政策,確保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韌性與自主性。 【詳全文】
2025年法國汽車市場持續低迷。上半年新車登記數量較2024年同期明顯下滑,市場規模仍未恢復至2019年疫前水準。受經濟不確定性及車輛平均車齡偏高影響,新車與二手車需求同步減弱。 【詳全文】
葡國人口持續減少,至2100年恐僅剩約830萬人,遠低於目前的1,070萬人,且將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問題,屆時65歲以上年長者將達310萬至420萬人,而15歲以下人口將從140萬人銳減不到百萬。 【詳全文】
自2022年5月大選以來,澳洲已批准100項再生能源計畫,加速推動清潔能源發展。計畫合計將產生足以供應全澳家庭的電力,每年減少逾5,3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減少1,670萬輛汽車上路。 【詳全文】
奈國將於「2025年土耳其—非洲經濟與商業論壇」(TABEF 2025)扮演重要核心之角色。屆時將由奈及利亞—土耳其商業理事會(NTBC) 主席Dele Oye率團出席,並於論壇促進貿易及投資合作,尤其奈國關鍵成長產業具利基之投資機會,並強化其作為西非及中非貿易與投資門戶地位。 【詳全文】
自2022年ChatGPT問世引發快速發展與市場熱潮以來,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技術進展如今似乎正面臨瓶頸。Meta因無法帶來明顯的性能突破,選擇延後推出旗下新一代模型Llama 4 Behemoth;OpenAI 的GPT-5同樣面臨延遲發表之情況,且 最終表現未達外界預期。連一向樂觀的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亦轉趨保守,坦言市場對AI的熱情可能已超越目前技術本身的實際能力。 【詳全文】
本電子報歡迎產官學各界專業人士來稿 (內容為本電子報相關之WTO、FTA、產業發展等議題之研究, 每篇以不超過2000字為宜)
請勿一稿數投;本電子報對於來稿有刪改權; 來稿一律以電子郵件方式寄送;請自留底稿,本會不另行退稿; 十日未刊,請自行處理。
來稿時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服務單位、簡單學經歷、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 聯絡電話、銀行帳號。來稿請E-MAIL工總國際經貿電子周報編輯小組mclin@cnfi.org.tw, 經採用後將儘速與您聯絡。謝謝您的參與!
本訊息發送對象為本會所屬各公會、會員代表、訂戶,以及歷年來相關活動學員!若您不希望收到本電子報,敬請回覆取消。謝謝~~